视频 | 本世纪只有三天?乾隆吃粽子最有排面?端午节超冷知识拍了拍你

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丰富多样的习俗至今仍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那么,端午节的冷知识你又知多少呢?

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 2020年是其中之一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增加了一个“闰四月”。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结束。受“闰四月”影响,自此以后,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等,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都将向后推迟18天。去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在6月7日,今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自然就落在了6月25日。

赵之珩表示,21世纪100年内一共有3次端午节最晚的年份,分别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对应的阳历日期都是6月25日。而端午节出现在阳历6月25日还不是最晚的,最晚的是出现在阳历的6月26日,如1906年。

端午节不是唯一名称 别名超20个

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是最多的,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女儿节、龙舟节、夏节、 菖节、蒲节、浴兰节、五月节、天中节、诗人节、屈原日、龙日、灯节、地腊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等等。

乾隆过端午讲排场 面前摆千余粽子

相传乾隆年间,端午节要摆粽子供、设“粽席”,表示人与神共同享用美味粽子。端午节当天,宫中几乎不吃别的东西,用膳全部是吃粽子,所以叫“粽席”。据乾隆十八年端午节的膳单记载,乾隆皇帝膳桌上足足摆了1276个粽子,堆起来像小山一样!

为了博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厨师们还要绞尽脑汁开发新品种的粽子。从节日前10天起,厨师们就开始精心设计研发新型粽子,从外形、大小,到馅香选料等等,无一不考究。直到新开发设计的粽子获得了乾隆皇帝的满意批示,厨师们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能落地。对于精制的皇家米粽子,乾隆特意写诗评价:“粽席蒲觞苓令辰,天中景物一番新。”称赞宫中粽子独特的风格和味道。

吃粽子前,一般还要做一些小游戏,“亲教宫娥群角黍,金盘射得许先尝”,即把许多粽子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让人们站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就先吃哪只。

过端午节,宫中还有许多活动,例如演屈原沉江应节戏、圆明园福海内赛龙舟,以及端阳赏赐、各地进“端阳贡”等。乾隆赏的多为纱、葛、扇子、香饼、香包、香袋、宫珮等物件,还赏紫金锭、蟾酥锭、盐水锭这些避暑药品。这些虽非至宝,但也都是精细珍贵的好物件。

唐代之后粽子主料变成糯米 宋朝之前甜粽是主流

晋代时候包粽子还是用黍米,直到唐代,粽子在文献中的记载才变成“白莹如玉”,可见此时粽子的原料已经变成糯米。

根据目前的记载,唐宋时期都流行吃甜粽。

在唐代,粽子已经和现代非常像,种类也很多,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锥粽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甜粽。

咸粽子或问世明朝中叶

甜粽子的工艺已经成熟,但咸粽子,至少从文字记录看,找不到它在宋朝存在的证据。

咸粽子问世时,已经是明朝中叶了。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诩和他儿子宋公望写了一部饮食著作《竹屿山房杂部》,书中写到粽子,在一干“蜜糖豆沙”“肥枣”“去皮胡桃”之类的甜馅料中,还有一种“猪肉醢料”,也就是拿猪肉酱做馅的粽子,可能是咸味的。

文稿综述新华社、人民网、羊城晚报、西安日报、新浪网

素材来源:红网、湖南卫视、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