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养蚊子40年,饲养员还是位女博士

55.jpeg

5.jpg

酷暑来临,纷纷穿上清凉衣衫的人们,最怕的就是小小蚊子。池塘边、树荫下,往往在不经意间,恼人的蚊子就送上一个“红包”。可是,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蚊子,却有人在专门饲养。

在济南市公共卫生大厦18楼的实验室里,济南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工作人员张晓就是一名“蚊子饲养员”。

“‘养蚊子的人’其实不是我们”

济南市疾控中心饲养蚊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40年前,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张晓的前辈们抓来蚊子,通过工作人员一代代的饲养,一直在实验室里生存,保持了很好的生物原始性。“接力棒”无论传到谁的手中,每年都需要去抓捕野生蚊子。

在抓捕成蚊的时候,最常用到的就是“双层叠帐法”。这种诱捕笼是由一位将胳膊、腿等肌肤暴露的工作人员充为诱饵在内层及地的蚊帐中静坐,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在内外层的蚊帐之间手持吸蚊器等候抓捕。

“蚊子喜欢水边、肮脏以及阴凉的环境,为了抓蚊子,我们要深入小区、野外甚至垃圾场等各种环境中。作为诱饵,我们不能喷涂含有驱蚊液的化妆品,至于防晒霜更不用想。”张晓介绍,蚊子生活的季节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9月,而这个时间正是太阳光最毒的时候。因此,经常外出捕蚊的工作人员皮肤都是黑黑的。“我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由于经常出入田间地头,在博士毕业时皮肤已经‘黑得不行了’。”张晓苦笑着说。

抓捕成蚊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人诱停落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将自己的一条腿裸露出来,等蚊子停落时迅速使用吸蚊器将蚊子吸走。”张晓说,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也有一定的风险,有时稍不留神,蚊子就“饱餐一顿”。不仅仅是成蚊,张晓还会到人居环境中去抓捕幼虫孑孓,比如小区内容易积水的地方,或者种植花草的地方等。

不过,在工作人员口中,“养蚊子的人”指的并不是他们。“我们在居住小区进行孑孓的取样工作中,发现一些养殖水生植物的容器中、废旧轮胎中、用来收集雨水和生活废水的缸桶盆罐等垃圾中,孑孓的数量非常多,我们一般调侃那些不懂得孑孓孳生习性而不注意上述情况的人才是真正‘养蚊子的人’。”

抓来的蚊子要养好

在这家实验室里,饲养着近万只蚊子。“听”到有人进门,蚊子在箱笼里显得不安躁动。“实验里的温度要保持在大约26摄氏度,湿度要控制在60%,因为蚊子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张晓说。在箱笼旁边,放着几个白色水盆,清水里散布着无数小黑点,这就是蚊子的卵和幼虫。

张晓对于蚊子的生活习性可谓是了若指掌。“库蚊一般在傍晚或者夜里吸血觅食,伊蚊则在白天活动。库蚊产卵时只需要产在水中就可以了,伊蚊则需要我们配备一定湿度的滤纸。蚊子产卵的水,必须是脱氯自来水,保证蚊子孵化成功率。”谈起蚊子,张晓滔滔不绝。

蚊虫有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除成蚊外,前三个阶段的蚊子都是生活在水里。当从孑孓变成蛹后,张晓会用特制的吸管做成的吸蚊器将蛹吸出来,然后放在箱笼里面。她解释,这种吸蚊器不会“误伤”蚊子,也不会让蚊子“越狱”。过不了几天,蛹就变成了人们熟悉的蚊子了。

当变成成虫之后,就要为它们“增加饲料”。张晓说:“变为成虫之后,蚊虫依靠糖水生活,当有吸血需求时,我们会将小白鼠放在饲养笼中,蚊子依靠吸食它们的血液繁殖。”

据了解,蚊子的交配是在飞舞过程中完成的,饲养员们需要熟悉它们的交配和产卵习性。当蚊子交配后,工作人员就需要按照规律帮助蚊子创造产卵环境。

张晓指着几个箱笼介绍,这里的蚊子已经在实验室里生活了几十代。她说:“它们是实验室最早的一代‘老户’,因为它们没有接触过任何灭蚊药物,所以非常珍贵。”

养蚊子是为了战胜疾病

世界上的蚊虫大概有38个属4000种和亚种,我国则有21个属约400种蚊子。在济南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实验室中养殖的蚊子主要是库蚊、伊蚊,也有少量的按蚊。那么,究竟为什么要饲养人人讨厌的蚊子?

“我们通过饲养蚊子研究传播疾病的规律,并对相关部门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一旦有输入的蚊传疾病出现,我们就会进行媒介蚊种的调查和防控工作。此外,我们还会开展蚊子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趋性等方面的研究。”

以“登革热”为例,它是一种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之前大都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流行。不过,近年来,与济南同纬度的地区出现过登革热本地暴发,因此,济南也要防范传播风险。张晓介绍,登革热主要由白纹伊蚊传播,也就是那些俗称的“黑花蚊子”。“每到7月,我们就要进行伊蚊专项调查,来预测登革热暴发的可能性。最后,还要向上级相关部门提出专业建议,对调查区域蚊虫消杀工作药剂种类的选择和使用浓度提出建议。”

蚊子抗药性的检测也是养蚊子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时,“老户”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张晓介绍,每当一种新型灭蚊药物送检或者明确需要用来进行消杀地区的蚊虫时,他们就会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敏感的“老户”和野外抓来的“新户”蚊虫。根据药剂对两种蚊虫的毒杀数据得出野外蚊虫对检测药物的抗性系数,进而指导现场消杀工作的实际用药。

另外,张晓和同事们还要对蚊子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随着蚊子产生抗药性的药剂种类越来越多,抗性系数越来越高。蚊子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机理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其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找出抗性基因是目前科研工作者们研究的热门方向,同时,还要研究一些比较环保的灭蚊方法,比如,培育一些转基因的雄蚊,和它交配的雌蚊不能产卵或者产的卵不能孵化。”

“饲养”蚊子看上去不可思议,其实体现了人们研究自然、战胜疾病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