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会 |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是什么样?走进湖南两会找答案

“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满足老百姓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寥寥几语便勾画出了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心中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模样。

李国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东西,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文明的源泉,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农村老物件保留下来,传承好非遗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强基铸魂。

0.jpg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李丹 摄

非遗工坊建设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面对近年来研学、旅游新热点,李国武表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推动非遗工坊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非遗研学基地,对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推动非遗项目实现生产性转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李国武调研,湖南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10个。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让渐行渐远的老手艺与市场深度对接、焕发生机,社会力量参与兴建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目前,省内已经建成的非遗工坊166家。

李国武看到,作为社会资本投入的新兴文化业态,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制约和困难问题。如在硬件设施、能力聚集、管理水准等方面仍然亟待改进、全面提升。为此,他打算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1.jpg

1月14日上午,李国武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省政府工作报告。李长宏 摄

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发展

在建议中,李国武从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宣传推介等方面给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推动非遗资源共享,是保护传承非遗的应有之义,也是规划建设非遗工坊的使命所在。李国武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政策引导,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制定建设发展规划,为社会力量开办非遗展工坊提供政策支撑。

各地非遗工坊的主体大多是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多、面临的压力大,亟待各项非遗扶持政策精准落地,给予更多实际支持。李国武建议,鼓励企业对闲置农宅、厂房等可利用场地进行改造,建设非遗工坊。政府出台具体扶持办法,提高非遗传承人及民间手工艺从业者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振兴非遗工坊,关键在人。李国武建议,支持非遗工坊带头人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将优秀非遗工坊带头人培育成乡村文旅能人。鼓励非遗传承人招徒传艺,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后备人才。借用非遗专家、设计师、代表性传承人等力量帮扶非遗工坊。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非遗培训基地,促进非遗传承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

此外,李国武认为,要确保非遗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热爱非遗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利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加强对非遗工坊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通过广泛宣传、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

红网·飒青年工作室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