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教育集团总经理赵静芳谈创业
小婧:创业来说,首先就是要想这个事业要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牛耳这两个字?目前听来非常棒的一个名字,让人耳目一新的名字,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赵静芳:牛耳,刚开始大家会觉得让人耳目一新,当它记住之后,的确不太容易忘掉,这个名字说起来好玩,因为最开始有一个电子商务的网站,这个网站的域名叫做NEWER,这个NEWER这样一个先有域名,先有英文名字之后,我们一直在想取一个什么样的中文名字好,当时想新人类、新人类、新型人类、新世纪等,想了很多,但是都觉得不太好贴切或者说太通俗化了一点点,所以当时也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牛耳,突然觉得用牛耳这样一个名字,一方面跟NEWER这样一个更新的意思会有一个切合点,另一方面他在中国古文里面,牛耳也是一个去勇当第一,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个中英文的互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名字。
小婧: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您当时创业的时候抱着多么大的雄心壮志去的?
赵静芳:虽然我名字很文静,安静,静芳,但是在我的性格里面坚强的面会多一些,做事情希望做得最好,希望做到第一。
小婧:我采访几个创业成功的人士,这方面都有相同的特质,成功人士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才能成功的。
赵静芳:对,一定要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的走。
小婧:我们说万事开头难,IT职业教育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事物,新鲜事物需要人接受的话,需要一个过程来磨合,磨合过程非常难,但是你要宣传自己的新鲜事物,把自己的事业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接受吸纳,这个过程是非常难,当时宣传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
赵静芳:的确是这样,其实大家会觉得现在想想是七年多以前的事情,2001年,2001年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牛耳是推出软件工程师、软件开发的学习,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所谓计算机方面的培训是五笔打字以及OFFICE办公自动化,大家就会觉得我要学OFFICE、我要学会用WORD、学会上网都是需要培训的东西,还要交1千块才能去培训,软件开发如果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不是有很好的基础,怎么可能学会?所以很多人不是不爱学,每个人都非常喜欢计算机,觉得它很新鲜,但是很多人不敢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我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去普及推广的作用,当时我记得我们跑到大学里面,自己拿着浆糊刷子去刷海报。
小婧:自己亲自带队?
赵静芳:对,那时候包括我在内一共才7个员工,肯定要自己每件事情都去做。
小婧:一共7个员工,刷了宣传单还有什么事情?
赵静芳:刷宣传单,做很多讲座,当时我们请了专家做讲座,我自己对于心理学和职业规划有一定的研究,所以自己也会做很多职业规划,还有对未来梦想的一些讲座。我记得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在省图书馆做讲座,当时中国银行的宿舍就在省图书馆旁边,我就在那里发传单,我跟人家说我们这里讲座,你可以来听,结果发着发着就发现,远方来的那几个人好像太面熟了,就是我同办公室的人。
小婧:会觉得尴尬吗?
赵静芳:那时候脸一下子通红了,觉得特别特别尴尬。其实当你真正的去做了之后,你想明白之后,可能在当时创业对于大家来讲很陌生,而且觉得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像现在大家的创业意识都非常强,每个人都觉得创业就是挑战自己,去做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所以那个时候的舆论导向,应该说跟现在比还是不一样的。
小婧:也许会觉得辞掉这么高薪、高稳定的工作,是奔到更高层次发展,没有想到在路上发传单?
赵静芳:当时跟我同事说去读研究生,不待在这边了,看他们走过来,他们可能在嘀咕赵书记搞了半天在发传单。
小婧:碰面说话了吗?
赵静芳:因为当时是想躲开,但是我想如果躲开这件事情,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我的同事肯定会觉得这件事情太没面子了,所以我应该既是为自己挣面子,也是为行业,也是为创业挣面子,所以我是脸非常非常红的,然后把传单递出去了,结果他们接过来之后,他们的脸比我还红一些。
小婧:其实万事开同难,后面的应该很容易走?
赵静芳:对。
小婧:其实也是心理防线的突破,宣传到位了,接下来就是招收您的学生,您还记得第一个学生是谁吗?
赵静芳:第一个学生挺多的,比方说那时候有长沙电脑学院的三个男孩子,他们是考了国防科大自考的计算机本科,但是觉得自己动手能力不够所以过来,然后还有一些大学生,待业的人,还有工作的人过来充电。我印象比较深刻,有一个女孩子叫肖敏,因为本身女孩子不是特别多,他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是她和她爸爸一起来的,当时过来的时候,那时候学费是2400元,当时他爸爸几乎不做声,非常老实,然后从一层一层的口袋里面,一层层打开一个包,10块10块的数,数了之后只有2390块钱,差10块钱,然后他就会上上下下翻所有的兜,把1块、5毛的凑起来,那一刻我就觉得,我们都不知道,整个办公室的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一刻就觉得心里特别特别沉甸甸的,所以这件事情我经常跟牛耳的员工一遍一遍的讲,我说这些孩子来读书,他不仅是付出了金钱,而且他付出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当他把这个学费交给你的时候,其实就把孩子的未来,甚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交给你。你做其他东西,比如做这个桌子、做一个纸杯,可能报废了、次品了没有问题,但是一个学生不是这样,学生的时间、金钱、未来是不可能报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兢兢业业,非常非常认真的去做这件事,不能够出差错。
小婧:我比较好奇的是肖敏这个学生在哪?在做什么?
赵静芳:那个学生首先去了北京,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程序开发,然后三年之后,她结婚生孩子,自己变成搜活一族,在家里面办公,专门帮别人做网页,专门帮别人设计程序,自己一边在家帮自己带孩子,做家庭的相夫教子,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办公室的办公,也可以理解成自主创业吧,应该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
小婧:也是通过在牛耳深造之后,实现了他父亲的希望,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赵静芳:是这样子,她是属于先有工作再有家庭,然后再有自己的业绩。
小婧:我们知道现在大部分企业招新职员,应该是要相关专业的文凭或者是本科毕业的,那么你们是职业教育,在找工作方面,在刚刚创业之初,大家熟悉比较少的情况下,应该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当时你们帮学生找工作应该也是一大难题吧?
赵静芳:的确是这样子,2001、2002年的时候,可能所有的IT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他会想当然的就把招聘启示的第一句话就写成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对于牛耳很多学生来讲,可能有一半是有大学学历,还有一半完全是没有大学学历,就是冲着来牛耳好好学习,然后找一份好工作,就冲着这个来的。所以这个过程是我们不断的去跟企业沟通,去说服的过程,因为真正来讲,企业是招聘职员,不是招聘某某本科生,企业要的不是学生,招的是职员,职员具备的是工作的能力,然后就是职业的素质,那么这样的一系列的东西,在这一块,我们对于很多人力资源的专家,会跟他们做很多交流。因为我先生做IT,很多人做到了职业比较高,技术总监、项目经理,有的人也是自己开公司了,我记得第一批学生几乎都是通过这样的人脉关系,来跟他们一家一家的说,然后告诉他们,牛耳用这种方式来培养人,希望他们能够用牛耳的学生,那么这样的一种方式,应该说有的朋友就是特别给面子说好,这种方式好,来几个人,有的人就说试试看,当然还有的就是非常委婉的说等等再看,虽然我们的第一批学生全部当年2002年百分之百全部就业,但是当时是7月份全部都推荐了工作,但是我心里特别害怕,因为我想我推荐出去的学生去的都是这些人脉公司,那么他们到底能不能被企业接受?
小婧:也是你们一个品牌?
赵静芳:没错,所以一直在非常惦记这个事,然后每个月每个月不断有新的学生出来,我印象特别深刻是01年的10月份,当时有两个学生进了北京联想集团,完全是通过自己一层一层的面试,一层一层的笔试,然后同台竞争的还有很多本科生,甚至有在其他单位工作一两年的竞争对手,所以当那两个学生真正被北京联想认同之后,我心里的那份忐忑不安才真正消除了,因为我知道这是企业的认同,而不是对某某关系的认同,是真正对牛耳学生的认同。
小婧:对学生认同,同样是对牛耳的认同?
赵静芳: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