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大讲堂”-- 陈志武(2)

2009-07-06 13:38:40 [稿源:] [作者:] [编辑:]

  7月5日,“晨报大讲堂”开讲。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用金融学的理念反思儒家文化。图/记者张皎

  潇湘晨报记者肖世峰 长沙报道

  满满当当挤进300余听众

  孔孟“设计”孝道的作用现场交流时听众提出质疑

  “儒家文化”和“金融学”,像是两条看似永不会交叉的平行线。昨日首次开讲的“晨报大讲堂”,主讲嘉宾、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将这两条“平行线”连了起来。他提出了“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儒家文化推崇的社会单元是“家庭”,“家庭”具有两个职能,一个是经济交易职能,一个是感情交流职能,如果“家庭”蕴含的经济交易职能被金融市场取代得越多,则“家庭”的感情交流功能就越强,人类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

  “晨报大讲堂”是潇湘晨报社创刊八年回馈读者的一个最新举措,计划每月举办一次,在全球范围内邀请知名学者和顶尖专家,来长沙与读者探讨公众关心的政经时事文化热点问题。

  昨天主持首次“晨报大讲堂”的本报总编辑刘剑说,对读者最好的回报,莫过于对现实有所担当,对历史有所承传。

  作为“晨报大讲堂”的开坛嘉宾,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其号召力果然不同凡响。仅能容纳200人的湖南图书馆一楼多媒体室,硬是满满当当挤进了300余人,甚至包括一名专程从深圳赶来的陈志武的茶陵老乡,现场不少听众或者席地而坐,或者靠墙而站,或者带个小板凳蹲坐在人群中。

  孔孟“设计”孝道的作用

  陈志武以“芙蓉姐姐”的故事为例,推论出国人对个性乃至自由的追求已大大超乎了世界的想象。不过,陈志武认为,人们实现目前的需求与未来的需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方式。

  陈志武说,在没有市场提供的各类保险、借贷、股票、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金融品种的前提下,成家生儿育女,而且最好是生儿子,成了一个家庭规避未来物质风险和精神风险的具体手段,即所谓“养子防老”。生儿女既是父母对未来的投资,又是为未来买的保险,儿女是人格化了的金融品种。父母也许爱子,也许不爱,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儿女长大后要“孝”,这是保证父母投资有所回报的关键。“养子防老”是保险和投资的概念,而“孝”则是儿女履行隐形“契约”的概念。以“孝”和“义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孔孟为了降低这些隐形利益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交易安全而“设计”的。

  但是,陈志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作为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像美国金融市场十分完善,人们可以通过债券金融产品等完成经济保障的功能,而不以子女未来的回报作为其经济保障。因此家庭的经济交易功能由市场取代的越多,家庭的感情交流功能就越强。

  陈志武随后对比了大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农村五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的调研抽样数据,认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有了满足生活需要的收入同时又利用保险品种、投资基金等把夫妇未来的经济风险安排好之后,他们更多把“家”看成是感情交流、满足精神需要的社会单元,原来由“家”胜任的经济功能逐渐由金融市场承担,“孝道”责任逐渐由“爱”取代,经济与金融发展正在改变这些社会的文化。

  现场交流时听众提出质疑

  那么,中国未来的文化走向会是什么呢?是朝着像北京、上海等发达社区的文化发展,还是要恢复儒家传统、走回传统乡村的价值体系呢?陈志武以“社会文化的走向是个人难以设计的,而是由社会的需要决定”作为讲座结语,给现场听众留下了一个并不难解的悬念。

  作为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的最具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陈志武选择在自己的湖南老家——一个儒家文化被高度认同的地方,发表自己的另类观点,似乎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随后的现场交流环节,先后7名听众站起来提问,或者认为陈志武狭隘理解了儒家文化,或者认为“家庭”的经济交易功能与感情交流功能难以精确割裂。

  但推崇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并且信仰产权保护和制度安排力量的陈志武回应说,一个和谐、稳定、富足社会的形成,仅仅靠强势者的善意、伦理道德的感化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刚性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