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弯道超车看湖南》大型系列访谈之张家界

2009-07-07 10:52:26 [稿源:] [作者:] [编辑:]


        
    小婧:您一直是张家界实施生态建设、保护世界遗产的主要决策者和实践者之一,我们也了解到您还在《求是》杂志上面发表过生态建设的体会文章,可以说您是这方面的专家。
   
    胡伯俊:谈不上。
   
    小婧:请您介绍一下张家界市生态建设和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胡伯俊:小李提得非常好,刚才我介绍张家界最大的特点是自然生态,是氧吧,那么生态环境是张家界的生命线,这一条是市委市政府,包括人大政协上下左右都形成的共识。而且在这方面,历届市委市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来说,从建设之初,当时我们有四句话,叫做“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科学管理,理智运用”,从当时到现在20多年我们一以贯之,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来,我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来说,回顾这20年,尤其这些年来采取的措施来看,一方面上下左右的环保意识、环保理念,生态环境是张家界市的生命线,这一条是形成了大家的共识,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所做的工作。第二,从本世纪初,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支持,地方人大制定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条例在全国是先例,即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第三,立法以后要严格执行,在本世纪初,大家关注的“世纪大拆迁”,实际上就是当年,因为当时交通条件不好,游客到景区去很不方便,从城区到景区要3个小时,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到景区也要3、4个小时,当时为了接待游客,有一些中央、省里面的厅局,包括市区的老百姓在景区里面有一点接待设施,但是从本世纪初,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我们就着手拆迁,到本世纪初01年,投资200多亿,拆除18万个平米,搬出1000多人,媒体当时号称“世纪大拆迁”,这对我们张家界保护核心景区,防止核心景区商业化倾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第四,从制度层面,向张家界人民代表大会听取环保的报告,这在全国也是第一个,从制度层面把环境保护制度化。第五,着眼于长远,张家界从2003年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生态市,到2004年做出关于环境保护的决定,到后来关于创建生态市若干实施意见,以及到06年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指导下和省环保局的支持下,生态创业规划的通过,到07、08、09这些年,每一年按照规划都有生态示范城的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绿色企业、绿色酒店、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这一块对我们来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市这样一个创建的载体来加强我们的工作,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这是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有这么一个长远的规划,计划在2018年左右能够实现国家生态市的创建目标。另外,在整个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间,现在要发展,很多人非常关注,包括网民都很关注这个问题,对张家界发展中间怎么处理好环境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在决策层面,包括在项目引进方面也注意把关,凡属于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和破坏的项目,在这方面各级党委政府把关比较严,包括人大常委会、政协,在这方面,民主监督也好,法律监督也好,这些年说实话,对于进驻的十多个项目投资10多亿,守住环境污染这条底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条底线,这也是底线之一,在大家的努力下面还是不错的。
   
    小婧: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张家界还是处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我们都知道,“发展和保护”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张家界成立20年来,张家界的发展和世界遗产保护上面,张家界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胡伯俊:这个问题你提得好,其实在回答前面问题的时候,我已经简单介绍了这个问题。我是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一下,这么多年来,张家界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和采取的措施,这中间肯定有压力,然后有教训吗?也有教训。但是这中间,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总结这20年的经验教训,不管怎么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个理念我们不能动摇,这个底线我们一定要守住。尤其是我们当领导的,一定要讲究科学发展,绝对不能因为短期的政绩,或者短期的形象工程,来干这个蠢事。要说到教训的话,也就是说当时在发展中间,游客的接待设施,我们也在景区里面建了一些接待设施,但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发现问题以后,我们自己也主动在采取措施,在纠正。所以为什么说90年代中期搞了第一次拆迁,当时只有2万多平米,不是很大,本世纪初,2001年拆了18万平米,而且下一步还有极少数的影响观光的要搬迁,今后真正实现“山上游,上下住”。因为人是最大的污染源,现在人在核心景区活动的话,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来说,我们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大家认识越来越统一,决心越来越大,下一步采取的措施更有力,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把景区里面真正做到“山上游,山下住”,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