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忠诚】李建刚:我的“太阳”在中国

2014-04-14 19:39:35 [稿源:湖南卫视] [作者:] [编辑:申杰]

 

  【口+画】在安徽省合肥市,有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科学岛,这里的岛民是一群科学家和他们带的学生。与世无争的他们,却一直在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较劲。这里有位科学家32年只做了一件事,努力把原本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人造太阳”变成现实,他就是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建刚。
  
  【正文】
  
  【配音】合肥市西部,15公里开外,有一个董铺水库,水库中央就是科学岛。
  
  【实况】李建刚打网球
  
  李院长您好。
  
  你好你好。
  
  每天都来打球吗?
  
  是的,再打一会儿。
  
  【配音】和很多科幻电影中神秘冷酷的科学家造型不同,李建刚身上有一种很阳光的味道。由李建刚团队领衔的中国“人造太阳”项目研究,在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在内的全球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实况】路遇威斯康辛美国专家团讲英文字幕:美国威斯康辛州专家团
  
  见到你很高兴,你带来了圣地亚哥的天气。激光偏振仪设备怎样了?确定可以运行吗?你懂得怎样推动这个项目。
  
  【同期】李建刚:一年有三百多个外国人到我们这里学习,全世界的几乎国际上的所有大型实验室都有我们的产品设备或仪器。
  
  【配音】2013年10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中国之行中,特意绕道合肥,来考察中国的“人造太阳”,并希望这个注入中国科学家聪明才智的项目能与俄罗斯加强合作。而当年,中国第一代人造太阳装置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和前苏联的一次交换。
  
  【同期】李建刚:我们是用四百万人民币的生活物资,羽绒服啊瓷器啊物资啊跟他们换的这个东西。
  
  【配音】这个东方超环east实验装置,是李建刚他们研发的中国第二代人造太阳装置。飘扬的五星红旗告诉我们:这里是李建刚的梦工厂,他的梦是五星红旗下的梦。李建刚说,“人造太阳”并不是用人工制造一个“太阳”出来,而是利用热核聚变的原理,从海水中提炼出氘和氚,这两种元素结合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使取之不尽的海水变成人类紧缺的能源。
  
  【同期】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院院长所所长李建刚
  
  一杯海水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三百公升汽油,资源可以为人类用一百亿年,资源是无限的。
  
  【配音】
  
  一杯海水抵得上300公升汽油,这听上去几乎是天方夜谭。32年来,李建刚就是在一步步接近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梦想。一旦梦想成真,人类将摆脱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发电厂将会用海水作燃料,汽车全部安装充电电池,这样一来,人们饱受困扰的雾霾等“心肺之患”也有望得到根治。
  
  每天早晨八点半,李建刚带领的科研团队,都会举行一个晨会。团队现在冲刺的目标,是将太阳火球实验装置的温度从现有的四百万度提升到一亿度,这是全球“人造太阳”项目迄今无人挑战的高点。
  
  【晨会实况】
  
  花了这么多钱,这次内部改造,加在一起,一个亿哦,一个亿哦。开什么玩笑。
  
  【配音】李建刚说,这是他科研生涯三十多年中最困难,技术挑战难度最高的时期。
  
  【实况】
  
  昨天晚上,我看他给我发邮件的时候已经半夜十二点半了。
  
  每做一个东西你都必须看一眼,给他一个东西,合格证,确认。
  
  当然还有检漏了,这五件已经检完漏了吧?马林。
  
  不能还没开战呢首先就牺牲了。
  
  全部做完了,就开始做电力悬灌。
  
  【同期】李建刚
  
  (这次改造)五月份就可以完成,我们国外的同行想在短期内,少说一点吧,五到十年内,想超过我们还是有困难的,做到这一步你还是很自豪的对不对,哈哈。
  
  【配音】交谈中,多半总是乐观的,但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李建刚其实背负着巨大压力。
  
  【实况】昨天那个接头处理好了吗?怎么处理的?
  
  【配音】1982年,从哈工大船舶核动力专业毕业后,李建刚就来到了科学岛上,将核聚变研究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32年来,科学岛外的世界在急剧改变。岛上的樱花开了又谢了,李建刚的梦想没有改变。
  
  【同期】
  
  李建刚:从来不动摇。我相信我这种自信和这个信仰是主要来自于他,做一件事,你首先你不能够往回撤,往回撤的话那就肯定干不好。
  
  【同期】李建刚口中的他,是指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位老红军。
  
  【同期】李建刚我父亲是一个,跟着当年刘邓大军下来的,33年就参加革命,是党的忠诚的干部,非常的布尔什维克。他最艰苦在大别山山区剿匪,剿匪剿的很长时间。所以我出国以后,我父亲就要求两件事,一个是要交党费,二是一定要回来,回来做自己的事情,因为毕竟是国家培养的。他给我影响很大,所以我觉得这么多年来做这一件事也就是说,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配音】军人的忠诚和血性、科学工作者的严谨和进取精神,在李建刚的血脉里静静流淌,如同他32年一直在探索的人造太阳一样,也发生着一场持久的“热核聚变”。
  
  【同期】李建刚
  
  我父亲跟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在所里说,个人的事情再大都是小事,单位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的的确确是这样,不是喊口号。
  
  【配音】李建刚待了三十二年的科学岛,像是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不多的商业气息,或许也只是这个在三岔路口摆摊二十年的水果小贩。这里是科研的天堂,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要立志在这里度过一生,绝非易事。
  
  【同期】李建刚我最喜欢的一个学生,特别灵气,也努力,我就特别希望他能留在这个所,他就坚决不愿意在这个所里工作,他说很简单嘛,我从你的身上看到了我的FUTURE,还没干活呢,未来三十年都清清楚楚的,我觉得这种工作没有意思。
  
  【配音】后来,这个学生去了华为,起薪就是李建刚工资的三倍。但在岛上,我们同样看到了一批和李建刚一样,愿意扎根这里的年轻人。湖边,常看到年轻的科研人员放着风筝,吹着笛子。在他们看来,坚持梦想比追求高薪更有价值。
  
  四天后,采访拍摄结束,李建刚才告诉我,三十多年来工作太拼命,这几年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出了问题,为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项目成功,他必须锻炼身体。
  
  【球场实况】记者:所以您也说过,要把身体保重好也是对国家负责。
  
  李建刚:对国家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
  
  记者:您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李建刚:是的,是的。生活这么短暂,生活这么美好。哎,你下啦,好,那我打了。
  
  【同期】李建刚我觉得我们这个行当最幸运的一点是,把国家利益、人类梦想和科学家的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现在越来越觉得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雾霾很重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我有生之年,看到有哪盏灯是通过聚变点亮的,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配音】采访结束,记者离开科学岛的时候,李建刚还告诉我们,他想在退休后,去当一名乡村教师,把全部积蓄捐给山里的孩子。山里面,是他父亲,一位红军老战士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