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2014-08-13 20:15:08 [稿源:湖南卫视] [作者:] [编辑:张可可]

 

热议《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科教作为改革突破口 体现总设计师的睿智与担当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在央视一套播出。昨晚播出的第五集和第六集节目中,邓小平选择抓科技和教育作为推动改革开放的突破口,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向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拜师,一片赤子心,让很多观众留下了热泪。
 
剧情片段:1977年的科学家座谈会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向科学家鞠躬道歉
 
 
一声道歉,一个鞠躬,邓小平用这种方式还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一个迟来的公道。
 
剧情片段:邓小平:我们的党是爱护科学家的,我们的国家是离不开科学家的,如果说,没有科学家,中国就不可能前进,没有科学家,四个现代化就是空话。
 
湖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徐晨光:当时邓小平出来的时候,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矛盾需要解决,但是他特别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片子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没有科技的创新,我们一些都无从谈起。
 
 
片中,邓小平同志主动与曾经被称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握手,下令10天内,调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因“文革”受到迫害的16位研究员等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 社长 覃晓光:这一握,就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息,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所以我感觉看了这个节目以后,这些细节很打动人。
 
湖南省社科院院长 朱友志:10天之内,把16个人调回来,从这里我们也看到,我们党的领导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中,那种作风、那种工作速度。
 
剧情片段:邓小平:以长沙工学院为主体,筹办国防科技大学
 
 
这一幕,让80岁的丁金星思绪万千。正是因为这一决策,他从哈军工导弹工程系辗转到长沙工学院,开始了44年的激光陀螺研究。他回忆,剧中说,当时很多科学家都是“秘密搞科研”,他也是这样。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 丁金星:看书的时候都是偷偷摸摸的,不能公开的。就是邓小平出来以后,就是专注知识,重用人才以后,好像是真的解放了,春天到了。
 
湖南省社科院院长 刘建武:从教育开始抓起,重视人才,所以中国改革三十年路上走得这么好,这么顺利,这是一个关键点,那么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我们要转型发展,要创新发展,核心在哪里,核心仍然是在教育,在人才。
 
导演吴子牛:邓小平对科教的重视是挽救中国的开始
 
今天,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导演吴子牛接受了本台记者专访,他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奠定的思想精髓,至今还有强大生命力,这些历史细节同样了深深感染了剧组的创作人员。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导演 吴子牛 
邓小平对科学教育,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实际上是挽救中国的开始,拨乱反正的一个开始。如果没有对被文化革命基本损失已尽的知识分子的挽救,中国就没有未来。
 
剧中,很多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在十年浩劫中备受折磨,但是,当邓小平复出,国家拨乱反正的时候,他们决定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整个人生的最后一丝力气来报效祖国。
 
吴子牛:他们幸存下来,他们不但没有去恨生我养我的祖国,还要用余生来报效。很多人看了这一集都会流泪,觉得咱们中国的知识分子了不起,我觉得就是爱国,爱自己的国家,从心里去,从血液里去爱,这就是忠诚。
 
 
胡湘平:现在也是历史转折的时刻
[记者]李越胜
现在,也是历史转折的时刻,时代和人民呼唤改革。37年前,邓小平大声疾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拨乱反正的命运转折关头,作出了“科教兴国”的关键抉择。而且以刻不容缓的决绝,以向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拜师的实际行动,打破了沉疴,为当时沉闷的空气吹进一股强劲春风。今天,我们来到的也是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口,同样需要判断的智慧,担当的勇气,和刻不容缓的推动力。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让我们对改革更有信心。
 
故事在延续:《绝对忠诚》聚焦科学家的报国情怀
 
邓小平选择科教作为改革突破口,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重新成为祖国脊梁,这让我们的国家受益至今。本台在今年4月和八一前后推出的两季特别报道《绝对忠诚》,正是将镜头聚焦一批为国铸剑、为人民勇担当的科学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他们都有同一种报国情怀。
 
 
 
杨雷:甲午战争120周年的过去不会再重复,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出现120年前的耻辱。
 
陈青:作为我们航空人,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廖达雄:天上飞的都有我们的功劳……有一首歌叫做“祖国不会忘记”, 我觉得特别能反映我们气动人的一种心情。
 
李鸿:我们有责任要把这个关口守好,要能够保证交到部队的装备是经得起实战检验的。
 
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出现了一个邓小平翻看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情节。坦克专家张兵志说,他当年正是受了小说宣扬的科学救国的思想投身装甲研究的。
 
张兵志: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渠道,一个手抄本,传到了连队里,叫《第二次握手》。爱情的故事只是一种故事串起来了,但是,真正的吸引还是科学家。
 
在《绝对忠诚》第一季报道中,几乎都有一个科学家始终把国家使命举过头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故事。
 
车著明读信(晚上):亲爱的晓军,23年了,我第一次这么叫你,自从投身于我钟爱的航天事业,就冷落了你,对不起。直到今天,朋友提醒,我才意识到我连一个铁的,铜的戒指都没给你买过。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测控总体型号总工程师 杨红兵:咱们场区一直有个说法,叫做“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汪思龙:与其在国外做二等公民,不如回来堂堂正正为我们的祖国服务。
 
李建刚:我父亲就要求两件事,一个是要交党费,二是一定要回来,回来做自己的事情,因为毕竟是国家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