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第十一期 湘潭韶山篇:红色故园换新天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韶山报道
韶山,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旅游胜地。
每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带着对毛主席的敬仰缅怀之情,带着对韶山的美好向往之情,前来感受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杰地灵。
初冬时节的主席故居,不显萧瑟,依旧人声鼎沸。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韶山村村民李定洪是土生土长的韶山伢子,他的家就在主席故居附近,祖父是毛泽东少时的玩伴。故居前的一大片农田,是毛家祖田,李定洪一家三代人已在此耕种近百年。
12月6日,秋收早已过去,五十多岁的李定洪还在田土间来回巡视。停下脚步,他稍稍整理了下仪容,开始向记者娓娓道来近年来发生在这片祖田上的变化。
红色旅游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
改革开放后,韶山的旅游经济开始活跃,不少村民纷纷放下锄头,洗脚上田,干起了旅游经营的营生。景区内的田地因此荒废了,其中就包括毛主席家的20多亩祖田。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毛主席家的老佃户,父亲去世之前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把毛主席家的祖田种好。”当时,李定洪已经拿到了中级焊工证和电工上岗证,靠着外出承包水电工程,赚了不少钱。父亲临终的嘱托让李定洪下定决心,放弃收入颇丰的水电工工作,重新当起农民,把荒芜的农田种起来。
“何不把毛家祖田注册成商标,把祖田米打造成旅游纪念品呢?”2003年,受游客启发的李定洪成立了祖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祖田米”品牌。“祖田米”被打包成4两9、半斤、1斤装的“韶山礼物”销往世界各地。
此后,尝到甜头的李定洪发展农业的步子越迈越大。2012年,他牵头成立了福星地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韶山村615亩农田全部流转过来,统一规划,科学种植,将“春天油菜遍地黄,夏来荷花映日红,秋到稻谷金灿灿,冬至田间采莲忙”的四季美景定格在了这片红色旅游胜地上。
为了在毛主席家乡打造一个未来农业的典范,将红色旅游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2013年李定洪又组织成立了湖南韶之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第二年,主打现代农业、红色旅游和科普教育的韶之红农业科技园正式开园。这个项目解决了村上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加快了村上土地流转,同时,也为来韶游客提供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和农村采摘休闲的好去处。
“以前做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雨天一身泥,热天一身汗,现在不同了,我们做的是高科技的活儿。”在科技园的太空农场里,农业技师胡向阳一边工作一边跟记者唠起家常。
为了摆脱祖辈务农的命运,胡向阳在外打工数十年,接触了许多行业,最终,却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技术农民”。
究其原因,胡向阳的解释是工作环境的改变,“现代农业不同了,不需要整天弄得脏兮兮的,也不需要日晒雨淋,比以前轻松多了。都是高科技产品,上起班来感觉和外面的白领差不多,收入也比以前种地高多了。”
来这里看车间,把韶山的味道带往世界各地
在李定洪的科技园,红色旅游与农业结出了色彩斑斓的果实。而在韶山毛家食品有限公司,传统加工工艺结合现代技术正把韶山的味道带往世界各地。
专业的观光通道,透明的生产车间,这是毛家食品有限公司开辟的工业旅游项目。游客既能观赏,满足视觉需求,又能丰富知识,还能参与其中。与游客们一同行走在其中,韶山市委书记向敏忍不住给大家当起了导游。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可见辣椒对于韶山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毛家食品的主要产品,剁辣椒。”边走边说,在向敏的带领下,游客们隔着透明的玻璃开始认真观察起这些生产车间里的每一道工序,“这些辣椒都是老百姓自己种的,加工的火焙鱼也是农民家养的小鱼,猪肉也是由农民不添加饲料喂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
“毛家食品是我们韶山村汤瑞仁女士创立的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汤老太太创办了毛家食品、毛家酒业和毛家饭店,毛家饭店全国连锁店有三百多家,带动将近两万人就业。”向敏表示,这个公司既能让游客吃上当地的放心食品,又通过加工带动工业旅游,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
在毛家食品总经理郭戈看来,工业旅游还让游客与企业更亲密了,他说:“一边游览一边采购,游客既省去了流通环节,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直接向我们购买到了正规的商品,这是N全其美的做法。”
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对于旅游业来说,能利用工业以丰富的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产品提质升级,延长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同时还能丰富制造业内容,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和毛家食品一样,在韶山,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红色旅游在日新月异。
生态农业让农户“勤劳致富”
“红色”与“绿色”永远相得益彰,“绿色”的生态环境是韶山“红色”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韶山人都知道,只有得到精心保护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近几年,韶山市华润希望小镇便通过对小镇环境、民居的提质改造走出了集观光旅游、现代农业、园艺种植、环保推广于一体的新路子。
临近中午,驾车驶过小镇,放眼望去,平坦通畅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红墙碧瓦的综合服务楼,设施齐备的卫生院,宽敞明亮的寄宿学校,还有那繁花似景、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都让我们有置身画中的感觉。下车步行,有村民误以为是游客,热情地端出刚出锅尚带着热气的柚子糖招待。
午饭过后,村民们在路边悠闲地踱着小步。而小镇附近的山上,向敏还在为当地的生态农业出谋划策。
昨天下过雨,山上的路有些泥泞,并不好走。向敏驾轻就熟地与华润希望小镇项目组组长罗光楚并肩而行向山上走去,讨论着如何将这里的养殖方式更好地推广到韶山别的乡镇,带动周边村民的致富。
华润集团与当地老百姓在这里组建了一个农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当前,已有9个养鸡专业户,共7万余存栏。
“农户只需要提供产地与人力,便能稳妥的致富。”向敏介绍,鸡苗、饲料、疫苗全部采用赊销方式向农户提供,农户既不需要考虑市场,也不需要承担风险,真正实现勤劳致富。
“由鸡苗到可卖需要3个月,利润约为3.5元一只。一年养上4批鸡,两口子一批鸡可养约1万只,那么一年的收入就可达14万了。”向敏将帐明明白白算下来,笑容也荡漾开来,“这不是小康是什么?我们都想辞职去养鸡了。”
这样的笑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小镇农民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实现小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在此间不断产生回响。
文化盛宴为韶山留住过夜游客
夜幕降临,在韶山润泽东方文化产业基地,这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上演。
2014年“五一”假期,全球最大的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韶山润泽东方文化产业基地正式对外商演。这台演出以史诗般的剧情和震撼的声光效果,展示了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成为了“过夜游”的新支点。
苏丽双,韶山乡人,是这台演出里面的一位群众演员。从开演至今,她几乎每天下午5点便要过来参与排练。每一场演出,苏丽双和她的同事们要换三到四次道具服往返舞台。
“我是一名瑜伽教练,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在这做演员也是因为爱好这一行。”白天有自己的职业,晚上来演出,和苏丽双一样的群演有45人,他们有的是个体户老板,有的是保安、有的是购物点的售货员……
能把主席的光辉事迹带给游客,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演出给他们带来了收入,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虽然在台上只有短短十几秒的时间,他们在演绎时都充满激情。
韶山润泽东方集团副总经理喻楷迪介绍,当时打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实景演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韶山的游客留下来,让他们白天参观完毛泽东故居等景点后,晚上留下来看实景演出,从而延长韶山旅游业的消费产业链。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商演达400余场,观众近40万。韶山“过夜游”旅游人数增长10%。
旅游融合发展带动了小康社会的建成,2015年,韶山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度可达86.4%,其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实现程度分别为74.8%,88.7%,99.7%,97%,100%。
“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年来我们韶山市委市政府把红色旅游作为我们主要的选项,到今年为止,来韶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向敏在接受红网专访时表示,这些年通过实现以旅游为指导,旅游与各个产业的相互融合对韶山经济拉动,当地百姓致富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为老百姓解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都走在了全省县域经济的前面,韶山老百姓生活在这里感觉到非常幸福。
如今,韶山成为全国首家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十年红色旅游开拓浪潮,让“铜像、纪念馆加故居”的“老三篇”在韶山成为陈词。“融合发展”悄然萌芽迸发,故园韶山绽放簇新异彩,喜换新天,下一篇章,也已种下诸多惊喜与期待。
记者手记:
我喜欢柚子糖,正如我喜欢韶山
尚腾着热气的柚子糖,用脸盆装着端出来,一口下去,甜而不腻。
在华润希望小镇的一户普通村民家,我和我的同事吃到了这样的美味,感受到了这寻常而又难遇的热情。这是韶山此行令我难以忘怀的。
那个小镇叫希望,而希望当然是美的,只是没想到,还这么温情。那里的生活,闲适,悠哉,每一个人都那么自在。在那么美的地方生活,还能发家致富,不能不说是一件超梦幻的事。
来韶山,主席的故居、铜像当然要看,但是那青山绿水间的脉脉温情也还是可以去探访一下。
如果可以,我真想告诉你们,那家柚子糖做得好的农户家在哪。怕只怕,好客的韶山人尚有更好的食物在等着你们去品尝。
- 【小康路上】第十期 湘潭湘乡篇:古城提速新生活(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