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香草源]瑶家流行“倒插门” 十八酿里情意长
[直播香草源]瑶家流行“倒插门” 十八酿里情意长
【导语】新闻过大年,直播香草源。不同于大部分地方“初一崽、初二郎”的风俗,江华的瑶家人过年,大年初一是到女方家过年。为了给女婿准备过年的好吃的,香草源寨子的老游在年前就下足了功夫:走进大山的最深处,去采集冬天的蜂蜜。
【正文】
寨子里最高的树,有七八层楼高,树上有一个蜂箱。蜂箱越高,蜂蜜的水分越少,口感也越甜。每年邻居在树上割蜜时,游建民也要出门了,他要寻找重重大山里最甜的食物,野生冬蜜。
【实况】(蜜蜂吊瀑布……)
【配音】一个背着背篓,一个挑着装蜂蜜的竹筒,这一天,55岁的老游和==岁的老伴,一起走了20里的山路。
【实况】游建民:今年过年了,那些小崽崽都要回来
妻子:你要搞点蜜蜂糖回来。
游建民:今年雨水多,很难找,早两天看是看到一箱,可能有几斤。
【配音】
野生蜂蜜本来就很难找到,冬天的就更加珍贵。多亏了这里地处湖南最南端的24°38′北纬线上,来自印度洋的风带来了雾气,也带来了冬天的花期。
【同期】(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香草源养蜂人游建民)有种植物是叫冬桂,它到了冬天才开花,所以到了这个季节,才有蜂蜜。
【配音】
冬蜜应景应时,是山民过年最好、也最有面子的食物;但找起来,可不容易。
【实况】游建民:慢点,好,不小心就会在这里跌倒。
妻子:你拉一下我。
游建民:这里就是蜜蜂吊。
【配音】吊,就是瑶语里的“瀑布”。蜜蜂吊,因产野生蜂蜜得名。瀑布周围,空气潮湿,森林丰茂,即便是寒冬腊月,也是郁郁葱葱。
【同期】(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香草源养蜂人游建民)师父带我来找蜂蜜,就在这里,那时候蜜蜂多。蜂蜜很多,一趟搞得五六十斤,这就是蜜蜂吊。
妻子:蜜蜂吊好乖的。
【实况】(蜜蜂从石缝里钻出来……)
【配音】从峡谷底上来,天气放晴,游建民的运气也来了,在一棵红豆杉树下,他终于发现了一个仍有蜜蜂采蜜的蜂巢。
【实况】(掀开石头……Gopro镜头)
【配音】遵循古法采蜜的游建民,没任何防护器具;野蜂虽在周围飞舞,但却没有叮咬他,反而像家养的一样心甘情愿。游建民用竹片小心翼翼地割下蜂巢的一半。
【实况】游建民:不割了,明年是个丰收年,留些给它吃,快下雪了。
妻子:割点有吃了。
游建民:好的。可以了吗?把它盖好。
【配音】
野生蜂蜜是大自然对瑶家人的馈赠,一次拿得多了,下次就没了收成。冬蜜再珍贵,也得留一半给野蜂过冬,另外一半,老游要用来款待初一来给自己拜年的女儿女婿。
【正文】:为了准备开年的这第一桌热气腾腾的十八酿,瑶寨里家家户户都用尽了心思,很多食材要准备很久。这盘大蒜酿,三个月前就种下了。大山里真正纯自然的食材,需要超常耐心的等待。三个月前种下的大蒜,到了除夕,长到一尺高,正好达到做酿菜的要求。
【同期声】(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香草源赵金凤)要青,要大蔸才好酿,茎太长了,这根太长了,切不出,要选一下。
【正文】大蒜需要山泉清洗,冬天水冷刺骨,男人心疼女人,这是丈夫赵成云的活了。因为有细小的沙粒夹在蒜皮中,需要反反复复清洗五次。
【现场声】(赵成云清洗大蒜……拿回厨房)
【正文】这是新年的第一桌开年宴,赵金凤对食材要求极高,她根据大蒜的吃水量和老嫩差别,要亲自把关长短。丈夫一刀子落下去,切去蔸芭和须根,只留蒜蔸以上长约两寸第一节。赵金凤用牙签在蒜梗中央,每隔两毫米顺直划一下,直到一圈划好以后,上下用手轻轻一压,会起“灯笼”型,形成“空镂”。
【同期声】(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香草源赵金凤)这里面塞的馅是最少的,好细心,好细心才能够酿得好,这个大蒜是最难酿的。
【正文】肉泥剁碎、加上葱花,拌上调料,就可以填入蒜梗了。这道工序决定今天大蒜酿的成败,肉泥要厚薄均匀,用力要恰到好处,否则就会散包,成为肉沫蒜苗,而不是大蒜酿。
【现场声】(唱歌:桐油蜡烛两边摆,照在灶头几时开,……)
(下锅……)
【正文】开年第一桌酿,瑶寨人一定要用熟猪油;有了它,大蒜的植物芳甜,和肉馅的鲜美瞬间被勾勒出来;而这香气,恰恰需要“酿”这道工艺,把它锁在食物中间。
【同期声】(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香草源赵金凤)酿进去,它特别香,包在里面,不包在里面,你放在外面,香味就出去了。
【配音】瑶家十八酿,每一酿,都蕴藏着对食材的敬畏,对美味的巧思,对生活的热盼。
- “直播香草源”带火江华旅游 辐射永州(2016-02-16)
- 《直播香草源》获网友点赞 瑶家新年年味浓(2016-02-11)
- [直播香草源]瑶浴 大年夜里的“牵挂”(2016-02-07)
- [直播香草源]香草长鼓迎贵客 瑶山国宝全景看(2016-02-06)
- 《直播香草源》今起推出:联合多家海外媒体全球直播(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