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向上·书记访谈]印宇鹰:通道“用美丽战胜贫困”

2016-10-19 11:02:00 [稿源:红网视听] [作者:] [编辑:彭浩]

\

10月13日,怀化市委常委、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接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

  图简单:通道“用美丽战胜贫困”
  评论:“美丽”是通道向上发展的底色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曾小颖 怀化报道

  国庆黄金周的旅游高峰刚过,怀化市委常委、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和他的同事们更忙了。10月20日,湖南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将在通道县举行。调研贫困人口在景区就业途径,察看通道转兵纪念馆、红军街、红军堤等红色旅游项目现场,印宇鹰四处奔波不停。

  旅游潮和盛大庆典,为通道侗乡带来的不仅是热闹,更是脱贫希望所在。印宇鹰在接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通道“九山半水半分田”,最大的县情就是贫困,最大的优势是文化、生态资源丰富。

  这个人口24万人的小县至今仍有3万余人尚未脱贫,印宇鹰说,通道人不能再守着山清水秀过穷日子,而是全力发展旅游带动脱贫,“用美丽战胜贫困。”

  解读通道精神:扶贫是“再一次长征”

  时刻新闻:除了城镇建设投入和红色旅游收入,82年前的“通道转兵”为今天通道的发展,在精神上带来了什么样的支持呢?

  印宇鹰:82年前的“通道转兵”,为通道侗乡人民带来了城镇建设投入和红色旅游收入,更宝贵的财富是给通道侗乡、为通道的城市精神打下了深厚红色烙印和符号。无论是长征还是转兵,中国共产党能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实事求是、勇于担当赢得了胜利。而今天的通道县,在发展中也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多年来坚持了发展思路一脉相承,找准定位后“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出现因为领导班子的更替而一哄而上、跟潮跟风的现象。

  应该说没有82年前那一代人的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就不会有通道转兵;同样,扶贫攻坚是“再一次长征”,没有历届县委政府班子强烈的自力更生意识,也就不会有通道今天的发展成就。

  时刻新闻:说起“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定位,请问通道县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

  印宇鹰:俗话说通道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一个老少边穷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曾制约了通道的发展,长期是一个贫困县和传统农业县。但是通道有着自身的优势:原生态侗民族文化、自然生态风光、红色文化三大资源交融相汇,非常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湖南省委“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和怀化市委“一极两带”战略的实施,通道发展旅游的区位、生态和文化优势更加凸显。加上这两年通道县侗寨申世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湖南省文化旅游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工作的推进,为通道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带来了大好时机。

  通道将积极融入全省的战略布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深度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致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体验区、湘桂黔三省边区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区、武陵山片区城乡统筹展示区、大湘西脱贫攻坚样板区。

  回顾十二五:亮出四张成绩单

  时刻新闻:如果把十二五期间通道的发展成就比作一张成绩单,那么通道成绩最好、进步最快的科目是哪几门呢?

  印宇鹰:我认为通道“成绩”最好、进步最快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精准扶贫,探索了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委托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扶贫模式,贫困发生率降到14.77%;二是文化旅游,从2013年开始通道全县连续三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速均接近30%,2015年达到268万人次,13.1亿元,成为湖南省旅游强县、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重点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三是基层党建,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脱贫、带旅游,每年投入5000万元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条件,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新理念,通道县基层党建在2015年怀化市基层党建责任制述职评议中排名第一;四是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55%,跻身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实现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全覆盖”,今年又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

  展望十三五:“用美丽战胜贫困”

  时刻新闻:那么十三五的“新学期”呢?通道最大的任务又是什么?又打算交出一张什么样的成绩单?

  印宇鹰:通道是怀化市脱贫攻坚主战场,目前尚有89个贫困村、7577户、30345名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通道最大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通道的脱贫攻坚战是“再一次长征”。通道将弘扬长征精神,迎难而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到2018年,实现国家级贫困县的成功摘帽,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到2020年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从此前的成就和反馈来看,通道扶贫工作要着重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盯住产业。在通道,产业扶贫不能贪大求全。通道“九山半水半分田”,不一定适合规模化产业经营,最好的方法是,依托本地优势企业和运行良好的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发展扶持一些产业,帮助老百姓确确实实地增加收入。当然,产业也不能过于零散,还要注意适度规模和有序发展的问题;第二个则是盯住旅游,通道要走好旅游脱贫之路,我们有个说法是“用美丽战胜贫困”,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以旅游促进扶贫,增加居民收入,也改善宜居环境。

  谈扶贫:做大旅游蛋糕 普惠贫困群众

  时刻新闻:在刚结束的通道县党代会上,新的县委班子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坚决把贫困的“山头”攻下来,坚决把贫困的“帽子”摘下来,并结合县情提出了旅游“二次创业”。请问旅游脱贫之路,通道将怎么走?如何让更多困难群众从旅游中受益。

  印宇鹰:通道将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通过“旅游+”的模式,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融合各项产业,推动贫困户与特色路子、产业链条、政策投入精准挂钩,让贫困村产业发展有途径、贫困户产业发展有去向,把脱贫点变成风景点,让贫困户成为旅游经营户。

  如何让旅游产业普惠更多困难群众,我想说三个人的故事,他们都不在传统意义的景区内。双江镇琵琶村有个木匠叫杨正大,他有好手艺,却不敢走出去,就守着家受穷。正好县里打造209国道沿线的侗寨风貌建设,在我们的鼓励下,他带着20人组队修木楼建寨门,其中还有15户贫困户。两个月的工程下来,平均每人赚了一万多元工钱。现在村里不少年轻人和他拜师学艺;牙屯堡镇枫香村支书粟田梅,是侗锦织造的传承人。以前年轻妇女没人跟她学织锦,后来县里出资为她建了侗锦织造传习所,她就带着村里的妇女织锦脱贫,由专门的公司包销,不仅带着全村妇女脱贫致富,还让侗锦的老手艺传承下来;还有临口镇山溪村支书杨光程,他种了十多年水果,现在带着村里的贫困户办水果种植合作社,种出的水果就近销往附近的景区,为景区添了特产。

  像这样把旅游的“蛋糕”做大、产业链条做长,让群众实现脱贫自身造血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阐述了。

  说旅游:给游客更多“来通道的理由”

  时刻新闻:最后一个问题,大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合作有空间,竞争也很激烈。那么,通道打算如何给游客一个更充分的“来通道的理由”呢?通道旅游还有哪些短板,又该怎么补足?

  印宇鹰:用红色故事感染人、用侗乡风情吸引人、用秀美生态愉悦人,这三点正是吸引游客来通道的理由。

  当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通道也有短板和劣势。第一个就是观念的问题。通道相对比较封闭,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别。缩短这一差距,还是要在发展过程中转变思想理念。针对通道过去拥有旅游的好资源却一直“沉睡”的现实,我们结合“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活动,将一个个侗寨“盆景”做成公园,把散落各地的“珍珠”串成“项链”,使特色侗寨连成一体,形成百里侗文化长廊。同时,大力推进通道转兵纪念园、东岳宫、宝庆会馆、红军街、红军堤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使通道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胜地。

  第二就是交通问题,目前通道的交通还比较落后。想要做大旅游,能实现游客大进大出,谋求旅游大发展,需要解决交通的瓶颈问题。要抢抓十三五交通规划,实现交通路网规划,完善旅游公路体系建设,积极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第三就是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发展开发中难免会对生态保护、民俗文化产生一些冲击破坏,怎么引导群众做好传承保护与开发旅游两不放,这是通道接下来要注意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我们的初心、通道的底线就是坚守生态底线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