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网出品 > 专题 > 正文

[新长征路上] 双牌县廖家村

2016-11-28 13:55:41 [稿源:红网视听] [作者:李谟 管一桦 易昂] [编辑:胡紫薇]

[新长征路上] 双牌县廖家村

 湖南省林业厅驻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帮扶工作队为村里建设的芦笋种植基地长势喜人。

[新长征路上] 双牌县廖家村

村民们走在新修的水泥大桥上喜笑颜开。

[新长征路上] 双牌县廖家村

湖南省林业厅驻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袁巍(左)与村民交流酥脆枣种植经验。

  红网专题:新长征路上——红网大型网络扶贫系列活动全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变化:水泥桥代替木板危桥 村民过河不绕路不担心
       扶贫队留下“致富种子” 村民找到“增收路子”
       【扶贫日记】袁巍:搞好精准扶贫 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评论:用集体经济温暖廖家村的每位贫困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永州报道

  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农副产业、村小学和幼儿园破败不堪、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2015年4月以前的湖南永州市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一片茫然。

  随着湖南省林业厅驻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帮扶工作队的进驻,这里的一切开始大变样。绵延几百米的酥脆枣、芦笋种植示范基地长势喜人;宽敞的水泥大道直通家门口;新的村小学、幼儿园建设如火如荼……

  扶贫队来了,村民纷纷感叹,生活有了盼头。

  19个项目同时推进 村容村貌大变样

  廖家村位于双牌县麻江镇中部,阳明山麓,全村共983人,12个组,其中贫困人口88户,356人。这里林地多,耕田少,百姓外出务工比例大。

  “既然要帮助这里的百姓脱贫,就得有个详细的规划。”湖南省林业厅驻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袁巍介绍,他们驻村以后,在半个月时间内,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10次、党员会4次,进村入户走访群众50余次,充分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了《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2015-2017年建设扶贫工作规划》。

  按照《规划》,廖家村将接受“大手术”。土地整理、新建村活动中心和幼儿园、修建桥梁、美化麻江河风光带等19个项目陆续开工,村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10月,总投资120万元的两座过河桥梁建成使用。“这两座桥漂亮又方便,我们感觉非常舒服。”72岁的村民全桂英摸着桥上结实的栏杆感叹,以前,只要遇上下雨天要过河,她都会沿着河堤走600余米到永连公路过河。因为,河上的木桥多年来一直修修补补,仅勉强供人通行。

  如今这两座建成的桥梁,一座是3.5米宽的人行桥梁,另一座是5米宽的车行桥梁,完全解决了村民过河难的问题。

  厚植种植业优势 村集体经济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基础设施改善了,要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还得靠产业带动。

  今年4月20日,湖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三龙在廖家村指导扶贫工作时表示,林业在扶贫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水果和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用足用活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惠农政策,把致富能人吸引进来,带领廖家村村民加快奔小康。

  借着廖家村林地多的优势,袁巍想到了种植经济林的方式来增强村里的“造血”功能。

  作为省林业厅的驻点帮扶工作队,袁巍对村里的林地以及耕地进行了科学化集约管理,并根据不同性质的土地,实行流转、承包、租赁等进行开放利用,搭建村集体经济。

  “我们经过多次走访考察,发现廖家村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植芦笋与酥脆枣。”袁巍说,这两种作物易成活,且经济效益高,仅酥脆枣每斤的市场价格就可达20元以上。因此,他在廖家村八组北部的麻江河边,流转土地建设了50亩芦笋和100亩酥脆枣种植示范基地,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聘请村民协助栽种。目前,芦笋长势喜人,酥脆枣树成活率非常高。

  按照袁巍的打算,芦笋和酥脆枣基地是廖家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待生长周期过后,基地开始见成效的时候,村民的日子就更加好过了。“我初略估计,这两个基地每年的总收益至少可达120万元。”袁巍说,届时,一部分钱可用于村里的兜底扶贫,另一部分钱则可帮助村里改善教育、医疗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愿景固然美好,袁巍心里也清楚,到明年帮扶工作队撤走之后,这片基地如何管理和利用将是一个难题。“这得需要有一批甘愿奉献的村支两委班子来接过我们的‘衣钵’。”

  此外,廖家村为典型的山区村,远离城市,具有独特的山区小气候,是发展林下种植的理想之地。扶贫队计划结合永州市打造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群的机遇,打造一片中药材基地,种植石斛、七叶一枝花等,培育品牌药材。同时,借助廖家村现有的260亩油茶幼林,带领百姓在林下种植虎爪姜,提高百姓收入水平。

  “2016年是廖家村的项目年,这里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我们会用百分百的努力尽早拔掉这里的穷根,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袁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