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年轻人】杨琪:“绣”出苗家好生活
【标题】村里的年轻人 杨琪:“绣”出苗家好生活
【编辑】郑晓
【记者】郑晓
【正文】
【字幕】湘西花垣县水桶村
【实况】水桶村部夜晚外景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阿姨们,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就是给我们大家发钱的。
【配音】
多的600块,少的100块,扣除本钱,8位绣娘根据各自工作量,一共分红3600块。算下来,每位绣娘一天赚75块。
【实况】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给大家绣。
【配音】
这个订单来自美国耶鲁大学校友会,绣娘们都不认识上面的英文字母,只知道是杨琪找来的生意,然后她们就照着模板刺绣。
【实况】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这么多钱,你们觉得合适么?
绣娘:(苗语)可以啊。
杨琪:可以啊!
【配音】
等这样灿烂的笑容,等这句高兴的答复,杨琪整整等了一年。
去年初秋,杨琪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回国,和复旦大学的陈旖雪、西安科大的何艳艳,三位刚毕业的女孩,结伴来到水桶村,开始了两年的驻村扶贫生活。
【图片】三个姑娘穿苗绣图片
【配音】
进村的第一天,她们就对精美的苗绣一见钟情。想起在国外见到手工刺绣动辄几千上万,杨琪感觉已经轻松找到了这里脱贫的出路。但一家一户细聊后才发现,想要做苗绣产业,完全是自己一厢情愿。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她们并不相信苗绣能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卖出那么高的价格,大家都觉得绣花是我们平常闲来娱乐的一样东西,而且很多年轻人现在也不做了。
【配音】
杨琪挨家挨户调查,水桶村173个苗家妇女中,会刺绣的,只有7位,60岁以下的,没有一个会绣。手工刺绣是慢工细活,一件手绣苗衣,再娴熟的绣娘也要花上一年的功夫,价格得比机绣高出10倍以上。因为敌不过机绣的低价冲击,手工绣品在当地集市上,早已难觅踪迹。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如果是销往对手工艺认可度更高的市场,包括海外,包括大城市的话,对绣娘们而言性价比更高。
【配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杨琪连续一个多月满村跑,动员苗家大嫂、阿姨重拾手工刺绣,但应者寥寥。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阿姨 你现在还有在绣花吗 村民1:绣不了。 村民2:有兴趣也做不了啊,我要带这个小的。 村民3:我不怎么有时间。
【配音】
没有人响应,手工刺绣计划陷入僵局。此路一时不通,就得另辟蹊径:打开局面,靠的是野生猕猴桃和腊肉。经杨琪她们的包装推广,山里人随手可采的野生猕猴桃,卖到了上十块一斤;苗家腊肉卖往大城市,也是身价翻倍。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村支书 麻妹英:
我们在那寨子,已经嫁了20多年,从来没有人发现说猕猴桃可以到外地去卖。
【配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许多村民生平第一次听到“分红”这个词。趁热打铁,渐渐收获村民信任的杨琪就地取材,在苗鼓上展示:苗绣曾惊艳巴黎时装周,大家也一样可以走向国际市场。浓缩成最直白的四个字:绣花赚钱。
【实况】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绣花就是“巴背”(苗语),赚钱的话就是“札当”(苗语)。一个这样的手包的话呢,在市场上面可以卖到2000块钱的价格。大家对绣花有没有信心?
村民:有!
【实况】村里阿姨主动来培训班咨询加入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村民:杨琪!杨琪在吗?我们可不可以报名来学这个苗绣?
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好呀去那边我们把信息登记一下吧
【实况】新学员信息登记
【配音】
现在,水桶村的苗绣培训班办了三期,不用杨琪他们再上门动员,每期都有二三十人。培训不收费用,每人每天还补贴10块钱。22天的培训后,评定为一等绣娘的,可获得接单资格。27岁的龙霞,在外打工8年,今年春节回家时参加培训,现在自己接单,月收入2000多块。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民 龙霞:就是喜欢上这个了,在家里也可以挣钱了。
【同期】龙霞的嫂子 龙少珍:现在她会绣花了,也不用想着到外面去了。
【实况】做腊肉三明治
【配音】
湘西腊肉加西式吐司,是杨琪经常做的晚餐,她取名叫“腊肉三明治”。她喜欢中西混搭的味道,正如她钟情的手工苗绣,一头在苗家绣娘的手里,一头连着海外的市场;在村里指导绣娘的是七旬苗家阿姨,为新产品设计图案的则是意大利设计师。
【同期】黑土麦田扶贫专员 杨琪:我们希望就是在做产业的过程当中,村民们能够了解到,怎么样把他们的好东西,变成外面人喜欢的东西。
【实况】杨琪和绣娘们一起跳广场舞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准备好!我跟着你们后面跳
【配音】
每天夜幕降临,杨琪会和绣娘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同期】黑土麦田扶贫专员 杨琪:和阿姨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因为苗绣、因为广场舞被拉近了,她们也很愿意来帮助我们。
【配音】
与水桶苗寨一山之隔,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考察过的十八洞村,那里是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曾经深度贫困村今年已脱贫摘帽。而苗绣,正是十八洞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作为邻居,“近水楼台先得月”,绣娘们常去那取经。
杨琪给水桶苗寨苗绣的项目命名“无疆”。她相信,有了心气,对了路子,绣娘们的世界一定可以越走越远。
【同期】花垣县水桶村驻村扶贫专员 杨琪:一开始到农村来,的确是一种热血和冲动,但是现在是一种责任。中国的农村是需要年轻人的,去尝试一些,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去走一些,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航拍+字幕】
花垣县水桶村438人 贫困人口199人
2015年至今脱贫173人 剩余26人
预计2017年全部脱贫
- 【村里的年轻人】李煜明:盘活古村落(2017-09-06)
- 【村里的年轻人】向宏友:“娃娃村支书”扶贫记(2017-09-05)
- 献礼十九大:村里的年轻人(2017-09-04)
- 【村里的年轻人】陈自文:脱单先脱贫(2017-09-04)
- 【村里的年轻人】李飞龙:扶贫是场“定向越野”(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