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子孙后代]朱再保:老兵再出发

2017-12-18 19:50:22 [稿源:湖南卫视] [作者:] [编辑:彭浩]

  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市王家河公园,有一座身穿旧军装的老人塑像,塑像的原型朱再保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今年已经90高龄。这位在60多年前上过战场的老兵,如今满脑子是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每天精神抖擞地走在环保宣传的路上,他说要将环境保护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孩子们的心田。

  十九大开幕当天,90岁的朱再保刚经历完四个小时的手术,面对还在流血的创面,他担心,身体会“拖后腿”。

  朱再保:医生就批评,你起码住半个月,等血不流了再走,我说我要贯彻十九大。医生说你90岁了,贯彻十九大,你好了再去贯彻啊,我说我有事。

  手术后第三天,朱再保强行出了院。当然,也“忘”了需卧床静养三个月的医嘱。

  朱再保是这家打印店的老主顾。在这里,他翻印过5.5万册《新环保法》,翻印过《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翻印过《野生动物保护法》这次,他要制作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宣传条幅。

  字幕:岳阳民院附小

  朱再保:树立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

  上世纪80年代初起,从部队转业的朱再保就是这里的“校外环保辅导员”。起初,这个辅导员是从扫厕所干起。

  朱再保:校长,我们校园里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天天给我们扫厕所啊。最后人家把我请进去一问,那你当我们校外辅导员吧,行不行?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岳阳楼记》中的洞庭盛景,铭刻在朱再保青年时代的记忆中。然而,捕猎的枪声,打破了洞庭湖的平静。

  朱再保:每到冬季,洞庭湖的枪声四起。我就创造一个冬季爱鸟宣传,保护候鸟,严禁打鸟。

  朱再保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岳阳楼、洞庭湖、君山的每一所学校,向学生们普及保护动物的知识,并组建民间湿地保护、护鸟爱鸟的志愿者队伍,发出《保护洞庭鹤类倡议书》。2008年和2015年,洞庭湖发生冬汛,越冬候鸟栖息地被淹,难以觅食,朱再保组织捐粮40吨,救助受灾候鸟。

  岳阳民院附小校长 方少文:学生在上学过程当中发现了受伤的白鹭就送回到东洞庭湖的保护区。这个还得感谢朱再保爷爷。

  这绵延青翠的松树林,始于朱再保发起的“生命源林” 行动。65万株松树,成了岳阳市“大水缸”铁山水库的守护神。朱再保当年亲手种下的小松树苗,如今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1953年,25岁的朱再保参加抗美援朝,是16军炮兵团的侦察班长。在一次支援行动中,他闯过“敌雷区”,当时,1800多人仅剩30多人。

  朱再保:所以我这条命是这1800多人换来的,我就觉得我老朱活到现在,不做点事对不起这些战友。现在我已经到了人生的终点了,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我是活一天干一天。

  领奖(北京 2016年7月8日)

  朱再保:33年前,我在洞庭湖畔,开始了我人生的环保之旅,奉献着后半生。

  2016年7月8日晚上,朱再保获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殊荣。颁奖辞这样写道:前半生,他舍身忘死,保家卫国;后半生,他全身心捍卫另一种和平——人与自然和谐。40年来,他俭以养德,用个人的“穷”,换取绿色的无穷。

  朱再保经历过四次大手术,38岁的时候,全部胃和横结肠被切除,医生预言他只能活五年。“珍惜生命,不是躺着休息,而是争分夺秒,多做贡献”,从此成了他的座右铭,300多件荣誉证书、奖状和奖杯,诠释了他生命的厚度,他还将26万元奖金,连同自己十几万元积蓄,一分不剩地用在了环保宣传上。

  朱再保的家,仅40平米,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地板砖开了裂,衣柜是上世纪70年代的。几件旧军装挂在墙上。结婚快五十年,老两口没过过生日、没旅过游、没拍过照,就连两个女儿结婚,也没正式办过酒。

  朱再保的妻子 戴绪璧:单纯得很,不斤斤计较这些钱,他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身体好,这是最幸福的。

  朱再保和老伴儿有个约定。这个约定,也是头一次在镜头前公开:他希望自己走在老伴儿前面,请老伴儿将自己的骨灰,撒向洞庭湖里。

  朱再保的妻子 戴绪璧:都是为人民做的一些好事,为子孙后代。

  朱再保:环境保护是全民的事,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兴衰。我们是地球的子孙,没有第二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