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两相依]刘晓路 : 笃志国防的卫星“指挥家”

2018-01-02 12:51:09 [稿源:湖南都市] [作者:] [编辑:廖轩仪]

 

    国内顶尖任务规划团队 调度卫星的天空“轨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欢迎收看《都市1时间》贺岁专稿《家国两相依》,从小家故事,看湖南变化,看大国振兴。

    今年31岁的刘晓路是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的一名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卫星任务规划研究,为我国在轨成像卫星提供高效、科学的运行方案。目前,她所在的团队是国内最好的卫星任务规划团队,他们的算法有力支撑了我国20多型70余颗卫星的地面管控。元旦假期前一天,这名85后军队科研工作者刚刚结束今年的最后一次出差任务,回到长沙。

    “空中飞人”暂缓脚步 回归温馨之家

    傍晚6点50分,北京飞往长沙的CZ3128次航班降落黄花国际机场。刘晓路的丈夫陶飞像往前一样,准时接她回家。

    到家刚一开门,行李还没放下,五岁的儿子扑上来就是一个“熊抱”,刘晓路的脸上笑开了花,出差两天的辛劳烟消云散。

    虽然还在上幼儿园,但五岁的儿子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事事都惦念着母亲。幼儿园办活动,抽到了礼物,他也开心地拿来送给妈妈。

    客厅里儿子缠着刘晓路撒娇,厨房中丈夫陶飞煎好了鸡蛋,端出了热乎乎的小米粥。

    吃饱饭、玩够游戏,时针指向九点半,儿子该睡觉了。但钻进被窝前,刘晓路还得陪他看会书。

    掠过头顶的那颗卫星 向它的调度者致敬

    卫星任务规划,简而言之就是为太空中的卫星提供精确到每一秒工作方案,这份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卫星的使用效率。

    太空中的成像卫星以略低于7.9千米每秒的速度绕地球运动,调度方案差之毫厘,工作结果就会谬以千里。刘晓路所在的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始探索这一领域的,目前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支撑了我国20多型70余颗卫星的地面管控,覆盖几乎所有主流的遥感卫星。

    新生力量崛起 “以国为家”扛旗国防科研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站在了科研的最前线,1986年出生的刘晓路已经是团队的中坚力量。近些年,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装备预研项目3项,参与高分重大专项、二代导航重大专项共5项。这些繁忙的工作项目意味着频繁的出差,近两个月,她几乎每周都有出差任务,很难同时顾及家庭。但对刘晓路和他的丈夫来讲,军人以国为家,国事就是家事,全心全意服务国家,才能换来小家庭的长久幸福。

    伴随着我国的卫星数量、任务要求和地面运控能力的逐年提升,卫星任务规划经历了初期的全人工规划、正在使用的算法辅助规划,目前,刘晓路和团队又把目光投入到人工智能在卫星的应用上。

    为国的“全情奉献” 更为千万小家幸福久长

   15年前,刘晓路也是教室里坐在讲台下的一名学生。心怀军旅梦的刘晓路在国防科大一路读完博士,留校工作。并在2009年,和本科同学陶飞步入婚姻殿堂。

    2012年,儿子降生,刘晓路也逐渐成为团队的骨干,工作一天天繁忙起来。2014年,她被公派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访学一年,那时,儿子还不到两岁。

    自己和丈夫都是军人,难免亏欠孩子,但好在儿子非常聪明懂事,而且成长在军人家庭,对军装也有特殊的情感。

    近两个月来,刘晓路几乎每周都要出差,登机牌积累了厚厚一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