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2019-01-07 14:17:54 [稿源:常宁市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廖轩仪]

 

    大义在常宁,常宁有大义。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本期《大义常宁行》。这期节目将带领大家走进大义山至圣寺,在义的过程中去感受福的意愿。

《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大义山,属南岭山余脉,地处常宁东部,全长5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物种丰富,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置身其中,“灵草满岩阿,息息香扑鼻”。

    相传清顺治年间,且拙和尚在此山中修行,问道山水,见山石树林如佛陀,山岭如同佛祖的兵器,圣像威严,在佛法上有“大义”;又发觉远处的高台可以用来聚集贤人,堤坝就象迎客的大堂,树林让人安宁快乐,事物“大”有用处,在本质上有“大义”;还看到山上的石头形态各异,宏观壮丽,在山川地貌上有“大义”。感受此山意义深刻,内涵重大,不可估量,处处彰显着“大义”,山名由此而来。

《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清人段永昙曾有诗赞曰:“游遍群山见此山,洞天独辟信清闲。”巍巍大义山峰峦叠嶂,一步一景,一峰一秀,一坳一故事,无不令人乐道称奇,流连忘返。远望大义山,呈龙势,毘帽峰似龙头向南昂伏,牛迹石如龙身主背,至圣寺处为龙脉尾,在阳光的照耀下,正欲腾飞,气势磅礴,令人心潮澎湃。

    大义山不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高耸雄伟,终年覆雪;也不像五岳那样雄奇险秀,天下一绝;倒像一位素面朝天的乡村母亲,不粉饰、不炫耀,用它的倔强、宽厚、多情孕育着常宁儿女,因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义岳”。

《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都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有好风水的地方就有修行人,古往今来,大凡是中国的名山都与宗教有关,大义山也不例外,在它的深处,就藏着一个名寺——至圣寺。

    至圣寺藏于大义山山腰之中,座南朝北,依山傍水,蔚为壮观,香火延绵,历史悠久。相传,顺治二年(1645年)秋,隐居在常宁乳峰的且拙和尚骑着白马率众徒到广东南华寺参禅悟道,途经常宁渔池马家桥时,坐骑突然左转朝七里坪山谷烟竹湖方向奔去,奔至大义山山麓止步,昂首嘶叫,左前脚抱地不再向前。

    且拙和尚下马,举目环顾,古树参天,鸟语传耳,四周山脉像蛟龙出海,腾飞汇聚于此,四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江如玉带般蜿蜒伸向山麓,中间天成一块开阔平地,且拙和尚叹为观止,此乃建庙普渡众生最佳之所,并以五龙飞至佛门圣地之意取名“至圣寺”。至圣寺前方的一池碧水,也因此得名“至圣泉”。

    为建庙宇,且拙和尚率弟子四处化缘,披星戴月五载,开山建寺,七进四横,先后兴建了至圣寺、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寺院规制宏伟,为清代民国时期县内丛林之冠,名贯江南。日月如梭,岁月更迭,至圣寺起伏跌宕,历经战火洗礼而后“浴火重生”。现如今已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以更为宏伟之势重拾昔日的名寺之名。

《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至圣泉,现如今也是放生池,碧波荡漾,水中央巍然屹立着一尊三面观音圣像,神圣至极。往前走便是至圣寺大殿,香烟缭绕,梵音袅袅,比起城市的喧嚣,这里更多了一份清幽脱俗的宁静感。

    “楼传度世经三藏,门枕降龙水一湾”,近10个球场大的至圣泉远古而幽深,深沉而宁静,汇集山林的精华。

《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濒临至圣泉的万佛殿,仿照南岳大庙而建,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大殿高28米,由72根墩柱支撑,中供8米高释迦牟尼铜塑像,金光闪闪,气势磅礴,令人肃然仰慕。万佛殿中后轴的大悲殿,供奉有全国少见的三面千手观音和独特创意的佛教浮雕。大殿中千手观音像高10.6米,周身42臂,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殿内四壁塑有84尊观音化身像、七大明王和百余尊小佛像,全部由樟树雕刻而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心生敬畏。

《大义常宁行》之三:义山藏名寺

    “一尘飞不到,长在此山中。玉殿清光满,危楼紫气笼。钟声和梵呗,香气贯慈风。重重无尽藏,幽僻岂能穷。”这是前人释净纳为至圣寺所咏诗词,将至圣寺的文化与自然恰到好处地融于辞藻中,令人无比神往。置身大义山至圣寺,必有“古刹挑灯校玉篇,绳床入定尽悠然。微嫌寺里钟声早,惊破如来梦觉天”之感。

    许多到此游玩或礼佛之人,难以说清到底是为名寺还是为自然的“宝库”所吸引,但不论前者或者后者,来此之后便都变得不那么清晰,而在行走和聆听中将二者融为一体,彼此无法再分割。当你踏入其中,文明与生态之气便迎面而来,带你进入生态文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