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第五集:热血战场的家国忠魂

【节目链接】

第一集: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

第二集:践行修养的人民公仆

第三集:人民骆驼的宽阔背影

第四集:戎马一生的柔情速写

第六集:倥偬岁月的军人家风

歌谣和故事,墓碑与名字,一个时代的烽火在贺龙子孙的祭奠中,再次回到桑植人的记忆中。贺龙家境贫寒,10岁就学会了犁地、插秧、收谷、打场等全套农活;农闲时,还上山砍柴,下窑背煤,以贴补家用。从14岁起,贺龙开始了赶骡运输生涯,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贺龙年纪虽轻,但豁达豪爽,仗义疏财,侠肝义胆,且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又会武功,所以他的人缘很好,不仅年轻人喜欢他,上了年纪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在湘西和湘、鄂、川、黔边一带的骡子客中,颇有一点名气。17岁的贺龙,当了哥老会的“十排老幺”。

少时的贺龙,承袭着贺家满门的武志,自小就因为“少年勇斗肚皮阎王,两把大刀震四方”的威武事迹闻名乡间。

TIM图片20200703153311_副本.png

贺龙故居。

贺龙堂侄贺学舜:芭茅溪斩盐局,这是大家举世闻名的这件事,贺龙带了二十多个兄弟,他是最小的,但是最后让他来当头,因为他的见解比别人不一样,要为穷人说话,贺龙在大家的心目当中,就成了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916年1月,贺龙接受搞武装暴动的任务。

节选自《父亲的桑植》

贺龙血管里就流着这样的悍勇之血,1916年他登高一呼,带领二十个兄弟,用人们常说的两把菜刀,砍了芭茅溪盐税卡,夺得十二支毛瑟枪,此后戎马一生。

最初的名声和对正义的追求,在他周围聚集起100多人。1916年3月下旬,贺龙在桑植洪家关打出了桑植县“讨袁护国军”的旗帜,并被推举为总指挥。贺龙在战斗中历练成长,乡亲们也跟随着他,走出桑植,经历北伐。在第一次北伐过程中,贺龙部战功赫赫,受到北伐军总司令部和前敌总指挥部道电嘉奖。1927年2月,贺龙部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5师。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等,趁机从河北大举进逼豫南,直指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贺龙率独立第15师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战绩最大、声誉最高、异常奋勇的钢军。6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独立第15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贺龙为军长。1927年7月初,贺龙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周恩来。贺龙说:“我认定共产党是最好的党,我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只要共产党相信我,我就别无所求。”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贺龙于7月17日召开连以上军官会议说:我们不能跟蒋介石、汪精卫去当反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自己的工农兄弟,就是刀架在我贺龙脖子上,也不能走这条路。在南昌起义前,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TIM图片20200703154031_副本.png

洪家关贺龙桥。

1927年9月,中共中央前委在瑞金召开会议,吸收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奉党的命令返回家乡洪湖发动武装暴动,开创湘鄂西根据地。带领着桑植人走上革命道路的贺龙,聚集了一批革命力量。革命的消息传回桑植,一波波桑植新生的力量循着贺龙而去,1928年春,贺龙返回洪家关,3000余名桑植青年决意追随他革命; 1935年冬,桑植又有一批青年追随着贺龙辞别家人开始了万里长征。

TIM图片20200703154210_副本.png

贺龙堂侄贺学舜:就是贺龙回家到长征出发前夕,回洪家关前前后后两次,贺龙当时在家族里面就说了:幺叔我必须带走,因为他这个人名气太大了,他要是被国民党抓去了,我心里过不去。我爷爷也很感动,就不管我奶奶怎么说、怎么劝,他都要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贺龙就叫: “幺叔,走得哒。”我爷爷就出来了,我奶奶就哭,贺龙就拉着我奶奶的手:“师娘,不要紧的,等我们革命成功,我们就回来了。”在那种氛围下,他们就走了。

在长征途中,贺龙等组成了红二方面军,同红一、红四方面军遥相策应,震撼着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统治。长征结束后,贺龙率第120师深入敌后,开辟晋绥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入川,配合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指挥得当,战功卓著。

节选自《父亲的桑植》

从1916年的茅溪起义,到1935年长征,在短短二十年中,贺龙从桑植带走一批批青壮年。

TIM图片20200703154428_副本.png

他们的名字留在了浴血的战场上,留在了革命光辉的事业中,留在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里,而他们却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节选自《父亲的桑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故乡寄来寻找亲人的信件,就像雪片那般飘落在贺龙的书桌上,每当读到这些信,他都会眼睛湿润,叹声连连。

昔日的战友,革命的故人,过往的岁月,一直埋藏在贺龙的心中,这个桑植的儿子在胜利的曙光里,却始终无法忘怀与战友、故人携手返乡的承诺,而如今一些战友、故人却牺牲在了革命的征途之中。贺龙至死也没有返回故乡,他感到难以面对丧失亲人的父老乡亲。

TIM图片20200703154531_副本.png

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小英都是跟着贺龙一路参加革命,光荣院中很多人都是烈士的遗孀。从1958年建院,我们这里有248人,到我手里的话148人,送走的就有91位老人。现在只有烈士的子女。

七十年岁月无声,七十年风雨兼程,跟随着贺龙浴血奋战的热血传奇,深刻阐释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TIM图片20200703154819_副本.png

贺龙元帅之墓。

桑植,随着贺龙骨灰的回归,与贺龙永远联系在了一起。桑植闪耀的星空下,安放着贺龙和追随他的桑植人民革命中的无悔奉献。而对于桑植人民而言,如果说桑植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峰,那贺龙就是桑植的第一万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