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种粮3.0时代,浏阳父子俩“开”着飞机来种田

08版时政镇村-1.jpg

曾祥检操作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喷洒药剂。罗文浏摄

红网时刻9月3日讯(剪辑 吴思静 浏阳日报记者 周红珍)九月的第一个清晨,夜色褪去,天边渐渐泛出鱼肚白,浏阳小河乡皇碑村的蔬菜基地、优质稻田里,已是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

踏着晨露,农户曾凡秀与儿子曾祥检驾车来到稻田边。装药、起飞、喷洒……在父子俩熟练的操作下,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在绿油油的稻田上空来回喷洒药剂。

今年58岁的曾凡秀是小河乡皇碑村的“种粮大户”。6年前,他从村上流转了部分土地,成立了浏阳市签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农业生产逐渐实现全程机械化,流转的土地达到400亩,曾凡秀也积累了农田管理经验,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实现了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蜕变。

今年32岁的曾祥检也在父亲的劝说下,从外省返乡,父子共同发展农业。在他的眼中,以前老辈种地,肩挑背扛到集市销售,是1.0时代;如今返乡经营农地,瞄准市场做优质产品,让游客主动下乡采购,是2.0时代;规模化种植,利用各类机械生产,线上宣传,线下直供,已是3.0时代。“现在回来种田,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曾祥检说。

“乡村振兴,‘三农’是重中之重。农业发展需要年轻人,也必须传承给年轻人。”看着盘旋空中的无人机,曾凡秀说:“希望儿子能够接好我的接力棒,借科技之力,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谈起农业生产机械化,曾凡秀热情不减,“这是一季稻,再过几天就可以收割了。从播种、打肥、收割到烘干,水稻生产全程都实现了机械化。以前5个人一天仅能喷洒药剂30亩,现在一天一台无人机喷洒七八十亩不成问题。”

早在2017年,曾凡秀就靠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置办了插秧机、烘干机等多台农业机械,今年新购买的无人机更是为智慧农业插上了“翅膀”。

“水稻收割完,这些田就要种芥菜了,芥菜种完就开始播种油菜籽,一年四季地里都有农作物。作为农民,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农村土地‘活’起来。”曾凡秀算了一笔账,依靠这400亩农田,除去成本,加上政策补贴,今年他们一家的年收入将达到20万元,“如今种田还是有盼头呀!”

智慧农业的出现让轻松种田、科学种田成为现实。在曾凡秀的带领下,皇碑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这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搭上乡村振兴快车,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