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与90后大学生系列访谈:湖大党委副书记唐亚阳
小婧: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大学没有经历军训的话,等于没读大学,生命中就会缺少一个很精彩的部分?
夏威:对。
小婧:夏威,你自己有没有总结过“90后”这一代有什么样的特点?
夏威:自信,比较开朗,态度比较积极,然后很有激情。
小婧:你说的这些都是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夏威:不足的地方,可能有一点点自我,然后可能缺乏一种集体的精神,还有责任感有点缺失。
小婧:相对于“70后”和“80后”,有什么不同?
夏威:毕竟“70后”、“80后”的人,生活的文化、历史背景都不同,我们“90后”从小就接触了多元的文化,社会上的、家庭中的,各方面的文学都接触很多,所以我们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看法,有一些辨别能力需要靠家长给我们指引方向。
小婧:唐教授您觉得“90后”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唐亚阳:现在社会上面有很多人非常关注“90后”,那么社会上面也有很多的评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那么现在比较普遍的评论可能有这么一个“五强”、“五弱”。一个就是时代感强,但是责任感比较弱;第二个认同感强,但是见习能力比较弱;第三个就是他们的参与性比较强,但是辨别能力比较弱;第四就是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弱;第五个方面个性特征强,但是承受力比较弱。但是我个人有两个观点,第一个我不太赞成、也不支持把这些个性特征简单地用一个“是”与“不是”,“对”与“错”来进行评价,因为这个道理在这个,每一代人他所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是不一样的,他个人的学习生活的经历也不同,有些东西的烙印是时代背景打下来的,不管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都有这些特征;第二个,有一句这样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一代”,“江山代有人才出”这也是一个历史的原因,所以我不赞成对我们的“90后”用一个是与非,或者对与错评价他们,这是我的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我也不太赞成社会对“90后”进行过度的评价,第一个就是现在的评价主体太多太多,有“60后”的在评价,也有“80后”的评价,也可能有“50后”的在评价,这个评价的观点很多都不一样。这样的话可能对他们带来无所适从。第二个,评价的过程当中,有些东西不一定是很中肯,如果不是很中肯,“90后”的大学生不一定接受,不接受就会造成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跟教育、跟学校、跟家长、跟社会形成对立,这样也不太好。同时我也认为,年轻人有一些不足,有一些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好事。他们这些年轻人跟我们一样,什么事都要考虑得很全面、很系统,每一句话说出来一定要100%对,那可能他身上的优点也会随着丧失。我觉得社会要给他们一个时间,给他们一个空间,也要给他们一个过程,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成熟起来,把他的优点发挥出来,缺点也慢慢减少。所以我不太赞成也不支持对他们做更多的评价,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夏威:同意。
小婧:夏威,你喜欢别人用“90后”固有的模式评价你吗?
夏威:我不喜欢。因为怎么说呢?可能社会的舆论,各种媒体报道我们90后的某些比较消极的一面,可能在媒体或舆论的情况下放大了,可能我们整个“90后”压上了一顶帽子,我们就在帽子下面生存,我们需要时间来证明。就比如最近发生的两件大事,距离较远的汶川地震,你看那些人民子弟兵,有多少是“80后”的,有的甚至是90后的,他们奋不顾身的在墙岩断壁中、瓦片中搜寻一个个生命。
唐亚阳:还有一些少年英雄。
夏威:比如小林浩,这么一个小的小孩,9岁救出这么多自己的同班同学。再比如奥运会,奥运冠军、奥运志愿者很多都是“90后”的,就像拿中国第一金陈燮霞她是83年的,我觉得这么评价可能有点偏激。
唐亚阳:这一点我也很同意,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现在很多人在对90后的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反映的也反映到学校里面,对我们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这种评价当中,可能有一些是中肯的,有一些可能是偏颇的,那么对学校工作者也不好去取舍,可能对我们的工作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小婧:我还想问一下夏威,当面对这些的时候太偏颇,特意放大了评价的时候,你们觉得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评价?
夏威:用理性的心态,辩证的思维看待这个事情。
小婧:你是学理科的吧?
夏威:对,汽车专业。因为毕竟这个社会是在发展,社会也很复杂的,有各方面的声音,我们不能听到消极的一面,我们就愤起、激进的去反对,我们要去思考,是否存在于我们身上,如果存在我们去改正,如果不存在,我们要用行动去证明,他们说的是不对的。
唐亚阳:这一点,我们在学校里面,在教育当中,特别强调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包括在会上也讲,如果你不能够进行理性的思维,比如说做某个事情,表达某个观点的时候,我的言行与国家的法律是不是相违背的,我们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同时我们的这些行为,是不是我和我们大学生这种身份,是不是和我们这个群体相符合?现在他们这一代,信心很大,我觉得他们也会慢慢建立这种思维模式。
小婧:您是高校的领导,在教育这行也这么多年了,您看这代大学生身上缺少些什么?与80后相比。
唐亚阳:实际上刚才我已经表达我的观点,我是不太赞成也不太支持对90后的大学生进行过多的评价,因为他们正处于学习、成长、发展的阶段,我记得有一些电视里面讲成长不可预测,所以我不太愿意过多的去评价,所以这是我最基本的一个观点。我觉得每一代人有他成长的环境和背景,有他程度的规律,而且我刚才讲了,一代更比一代强,今后我们建设祖国,历史的责任他们会比我们做得好,这一点我是完全相信的。
小婧:我们有一种继承和发展,继承的话可能是长辈可以把自己人生当中的经验告诉他们,你可以告诉他们还缺少些什么吗?不用您评价,您个人来看,不是一种评价,您觉得他们需要什么?
唐亚阳:如果要提那么一两点,第一个可以这样说,第一个他们心理的承受力相对抗挫折能力比较弱,这也是一个原因。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学生生活当中,他很多的事情,都是有父母、有亲人来帮助他们,自己这方面的经历比较少,而且现在这个社会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也好,这给他们一个比较好的。这方面的机会对他们比较少,我觉得抗挫折能力、心理的承受能力,可能这方面是要加强,但是这里每个人都有过程,我们也回顾,我们当时没有经历一些东西,也不会有很强的抗挫;第二个我感觉他们的主体意识,我觉得是好的现象,就是自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可能他们集体的精神,在这方面,集体精神这个东西,跟意识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集体精神需要自己去奉献,自己去给予人家,原来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都是父母给予他的,他都是一个接受,一个拿来者,现在更多的在集体中,要想集体发展,更多的大家要服从,要给予人家、帮助人家,还有很多东西不是要讲报酬的。在这个方面,要有这种意识是好的,有集体意识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他们怎么样去做,可能这方面这种精神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