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系列访谈:湘潭市委书记彭宪法
10:41 小婧:接下来是彭书记跟网友在线交流问题,彭书记为您一一解答。
10:51 网友7984:彭书记您好,我们感觉到近年来湘潭市的新农村建设进展很快,但在发展中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您认为,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呢?
彭宪法: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在加快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按照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从2005年开始,把新农村建设摆到了市委市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这个方面,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三年多来,农村水、电、路、气这些基础设施工程,进展比较快。现在到农村去,一个崭新面貌就是,可以看到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电力供应、沼气以及清洁自来水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效果非常好,老百姓感觉到政府为广大的农民群众办了一件实事。
第二个方面,就是加快产业发展。农民占国家人口的比重较大,真正要实现全面小康,首先必须实现农民的小康,农民小康的实现,关键问题是在经济上要使农民富裕起来。所以,怎么使农民增收,使农业增效,是党和政府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上始终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湘潭是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来研究加快农业发展的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抓好农业的产业集群。第一个产业集群就是生猪产业,湘潭是全省人平出栏生猪最多的市,生猪出栏以后,不是简单地把这些生猪运到深圳、广东这些地方销售,而是走产业集群的路,把生猪的产业从优良品种的提供到猪饲料的提供,到公司加农户的饲养,到生猪的肉食加工、皮毛加工,整个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去年全市的生猪产业产值达到120多个亿。第二个产业就是怎么做好粮食这篇文章,湘潭150万亩耕地,去年是153万吨的粮食总产,今年根据测产的数据来看,每亩可以增加4公斤左右。如何把粮食产业做好?就是实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我们现在有四个粮食深度加工企业,把粮食做成产业化,这样比卖单纯稻谷可以增加几个环节的附加值。第三个产业就是湘莲。湘莲在全国有名。我们有一批湘莲龙头产业发展较好,带动了湘莲发展。第四个是楠竹产业。楠竹生长比较快,把楠竹怎么变成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带动农民的增收。我们原来100公斤楠竹卖几块钱,现在100公斤可以卖到几十块钱。把楠竹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现在东南亚市场、日本市场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生态型的产品,像桌椅板凳、厨房用具等等这些。通过深加工以后,还可以制成袜子、睡衣等等,把竹产业做成一个产业化。湘潭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排第二位,主要是通过农民产业化来实现农民增效、农民增收。
第三个方面,就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民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而且在这个群体中,困难的群体也比较多。最近几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如何完善保障体系方面,在全省带了一个好头,2006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们在农村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我们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已经达到了93.7%,吴官正同志等中央领导到湘潭县去考察过,在这些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对农村五保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保障,包括推行了临时救助制度等为民解困、为民办实事的工程。我们想通过这些办法,建立一个长效制度,解决农村贫困群体生活困难的问题。像低保,我们200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当时低保面占2%,省里实行农村低保以后,我们提高了低保的水平,在这样一种基础上,我们把面扩大到3.5%。所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城乡差距的问题,做了一个很好的实践。
第四是农民转移培训的问题。湘潭150万亩耕地,需要的农村劳动力也就60万人左右,还有20—30万人可以转移出去,怎么加强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技能、法律知识的培训,利用法律保护好外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同时配套一些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农民工在外务工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应该说把这些措施跟上以后,现在农村的整个发展是比较好的,广大老百姓还是比较高兴的。
10:56 网友7790: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湘潭在民生方面有什么样的设想和打算。网友0649问:我还是比较关心民生,如果民生都没做好的话,何来发展?国家一直强调以民为本,不知道书记的看法如何呢?
小婧:看来民生问题是网友非常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请彭书记回答一下网友问题。
彭宪法:谢谢网友对这些问题的关心。这是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同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最关心、最重视的一个问题,湘潭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很大,一些低收入的群众生活困难。这些年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把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部署,来有效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我们在民生方面,这几年主要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湘潭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刚才前面说的下岗工人比较多,就业面比较大。我记得当时当常务副市长分管这份工作的时候,湘潭市最低收入保障制度这方面,每年有将近9万人,低保面达到了10%,这几年虽然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间,这个面在缩小,现在是7.2%,也就是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不断地完善,这个非常有效。
第二个,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国家强行推行的三大保险,我们湘潭也在不断的加强,这个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保障网。
第三个,是实施积极的再就业工程。“十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2.4万人,其中下岗工人达到12万人,当然现在是就业和再就业,没有终身制,都是合同制,干了两三年又可能到另外的单位了。
第四个,是住房保障制度,我们这几年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方面,全市有820多户住房困难的对象享受了租金的核减,有529户享受的租金的补贴,387户实现了实物配租,4年来,共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0.83万平方米。
在解决民生方面
第一是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财政的投入。实现财政支出向改善民生的重点倾斜等等这些方面,特别是保证改善民生方面财政的投入不断加大。
第二是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高度关注民生的诉求。在城市化进程当中,都涉及到老百姓的具体问题,垃圾的处理,公共卫生平台,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这方面的建设。
第三个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转变我们的作风,稳定基层队伍。
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城乡统筹,突出对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实现全面推进,实实在在帮民困、解民难,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