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楷模 树立文明风尚(一)
范子文:各位红网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红网嘉宾访谈室,我是主持人子文。欢迎各位收看我们这期新的访谈节目,现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现在很多好人好事都得到了嘉奖,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一位特别的来宾和我们一起分享关于见义勇为话题的讨论,此次的话题也会和网友们所提出来的,迫切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共同探讨,也欢迎各位网友在线提交您的问题,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学习道德楷模,树立文明风尚。今天这期的嘉宾我们请到的是湖南师范大学理论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泽应教授,欢迎您的到来,首先和我们网友打个招呼吧。
王泽应:大家好。
范子文:王教授应该大家不会陌生,也是多次来到这边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起来分享您的观点,今天会就见义勇为这个话题深入开展,首先见义勇为的体现是大家特别的关心,有人说它有高风险,也有人说是道德风尚的体现,在您看来见义勇为到底是什么?
王泽应:我觉得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集中的体现,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集中体现。见义勇为既是一种我们所说的通俗性,或者是常德性的道德,也是一种具有很高尚的道德境界和道德操守的美德,可以说是一种很神圣的道德。所以它在现实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风险,也很难真正成为见义勇为这样一种道德了,所以我个人感觉到它是一种从底层的道德向着最高道德的攀越或者实践的一种道德,我们一般意义上讲的道德中是既有底层意义也有最高意义上的,就看意义本身是什么样的意义。
范子文:所以这个是要上升到一个高度上面来的。
王泽应:对。
范子文:刚才教授和我们简单阐述了见义勇为在他的眼里是什么样的,现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见义勇为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是热血的冲动,也有人说这是逞一时的匹夫之勇,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理解看待见义勇为?
王泽应:见义勇为既可能是一时或者一刹那瞬间道德的行为表现,但是又不绝对是仅仅一时的表现的产物,一个人要达到见义勇为跟他平时道德上的修炼,或者说他勇于去做好人好事、助人为乐,这个品德的修炼、积累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平时热心做好毫,为别人、为国家、为民族利益去奋斗的话,刹那间的、或者说热血冲动的是上不来的,我们说高楼有一个底座的支撑,底座就是平时讲的助人为乐,热血做好事、热血冲动,应该是在很多的日积月累当中才能发现出来的,所以见义勇为作为很高境界的行为道德实践,跟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做好事、助人为乐修炼,长年累月的积淀是联系在一起的,瞬间的冲动和很长时间的积累,或者是长期为别人做好事是联系在一起的。
范子文:所以它必须得要有一个基础,平时没有冲劲的话,到那个时候不会挺身而出。
王泽应:对。
范子文:刚才教授提到助人为乐,其实很多人认为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这两种都是美好道德的体现,那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王泽应:助人为乐主要是指帮助别人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见义勇为既包含了助人为乐,但更多的义是上升到一种国家的、民族的高度,见义勇为包含了助人为乐的因素,但是又不仅仅等于助人为乐,因为见义勇为有的时候是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奋不顾身,同坏人坏事、险恶的情况做斗争,为保护民族的利益而现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因此比助人为乐来得更家的高尚,更加伟大,更加震撼人的心灵。
范子文:其实我觉得任何人在做好事的时候,可能是那一下特别的冲动,特别的想帮助人,刚才说到见义勇为的事件,您刚才说了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有的时候高于自己本身的利益,所以这个冲劲里面的因素要大一些,自己的能力应该也要稍微的考究一下,要量力而行,不是每个人都有见义勇为的本钱,是不是这样认为?
王泽应:我觉得见义勇为也可以跟每个人的价值的追求,精神的向往联系在一起,不存在硬是有一些人行,有一些人不能够见义勇为的情况,应该说人人都可以做到见义勇为,关键是他平时的道德操守和关键时刻的所谓的挺身而出,是不是有那么一种像你前面讲的有热血的冲动,有的人懂得道德,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行为道德。因为见义勇为实际上是把义道能够同勇敢的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要向往肯定义道、正义而献身,同时还要有把正义的目标付诸于行动的行为,所以不仅是一种理性的美德,更是一种意志的美德,所以它考验每个人的意志。如果一个人平时的意志非常的薄弱、脆弱甚至是懦弱,就很难把见义勇为的美德抗起来,挺起来,可能在关键时刻退缩了,做不到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某种意义上是对人性、对正义追求的一种真正的裁决,一种检验,能够做到见义勇为的人是人性精神的一种大放光芒,能够使很多人受到教育,受到震撼。
范子文:刚刚王教授讲到见义勇为确实需要人有无比大的勇气,才能把见义勇为思想道德的层面付诸为行动,这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见义勇为这块也是出现了很多道德楷模,也希望各位网友关注这届的评选,尤其是湖南这边的。其实自古就有“义勇为自古有之”,见义勇为在很久以前就上升到人们的认识高度来了。想问到王教授,见义勇为有史以来的传统美德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王泽应:因为中华民族本质上思维都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有一种把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动物,这样整体性的思维倾向,因此中华民族对仁义道德看得非常的重,孔子所说的“人者仁也”,就把人当做是社会关系的动物,人只有讲究仁义道德才能够确证自己为人,所以中华民族的这种思维特别强调,人要为他人的社会利益去奋斗,要热爱他人,关心社会公共利益,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人,这种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是非常的深远。孔子本人就提出了真正现实的人应该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更加把孔子的思想做了更好的发挥,他提出了义是人应当走的正路,并且认为一个社会要有很多人来讲求义道,如果人“舍正路而不由”那就是非常悲哀的。孟子发展了孔子“杀身成仁”的思想,提出了“舍身取义”的观点,认为真正有道义、有责任心的人就应该面临道义,包括生命之间的冲突的时候,要毫不犹豫的舍身而取义,所以中华历史上仁义道德观念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像岳飞、闻天祥、戚继光包括林则徐,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很多优秀儿女,都是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抛头颅、撒热血在所不惜。所以它才能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变乱为治,不断的创造自己的辉煌。所以中华民族是特别崇尚这种仁义道德,并且有很多的正气歌,像闻天祥的正气歌提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彰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的民族英雄,那就是为义道而献身,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见义勇为的楷模,“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汗苏武节,在秦张良椎”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见义勇为的典范,是值得我们今天每一个人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