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蹲点日记 唐述林:修路挖渠 不搞面子工程

2014-06-07 16:19:30 [稿源:央视网] [作者:] [编辑:王轶楠]

 

【湖南站】唐述林:修路挖渠 不搞面子工程
【本台记者】宝军 姚鹏 宗尧 张翼 李炜 欧阳 常德台 桃源台
【导语】
    今天的走基层,继续关注湖南桃源观音寺镇党委书记唐述林的故事。观音寺镇是桃源县最大的边远山镇,2006年,唐述林开始到那里担任镇党委书记。当时这个镇有1.27亿元的债务,不仅没钱搞发展,干部的工资也发不出来,群众有怨气、干部没干劲,唐述林用了一年的时间,让镇里工作有了点起色。但是没想到的是,紧接着镇里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让唐述林很受刺激。

【记者手记】
    在观音寺镇蹲点采访,发现唐述林没有工作日程安排表,如果要到村里,也就是说走就走,很少提前打招呼。
(现场:炮声隆隆)
【同期】湖南桃源县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你这个必须返工重来,一边搞的过程中就彻底挖松,排水沟和拓宽要同步进行,你不同步进行指望回过头来搞,你认为现不现实呢?放炮已经放过了,挖机又挖不动,那不等于白搞的。山区公路最关键的问题就在排水沟。
【正文】(请做动画)
    这是一条正在修的通村公路,从汤田界到会人溪村,长12公里,现在仅剩下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山上500多户村民的出行只能靠肩挑背驮,是全镇最贫穷的山村。唐述林所说的排水沟,就是为了避免雨水直接冲毁路面,在路面与山体之间开挖的一条导水沟。
【同期】湖南桃源县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排水沟如果不通,涵管不通,再高标准的路修了也是白修。为什么呢?它本身这下面没有放松,挖机根本就挖不动。(挖得动啊)那纯粹是忽悠你的搞法,我跟你讲个实话,你这个必须返工重来。这个事必须搞到位,我跟你讲实话,我下一个星期过来看。
【正文】
    唐述林的一通批评让驻村干部陈自雄脸上挂不住了,他赶紧拨通了施工老板的电话。
【同期】驻村干部 陈自雄
这个公路唐书记说了,这个沟要重新搞,那必须要挖30公分深,按照唐书记的搞。不验收那钱就不会给他,这是签了协议的,必须是(路面)四米五宽,五十公分(宽)的沟,原来这都是有协议的。
【正文】
四米五宽的路,五十公分宽的沟,为什么唐述林把这些数字看得这么重要?在我们的追问下,唐述林说出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字幕】2007年10月1日
【现场】
来 一二三 
一 二 三 拉
【正文】
当天,镇上有人办喜事儿,送亲的一辆农用车经过板溪村路段时,因为路不好走,加上车速过快,直接翻入了5米深的山沟,喜事不幸变成了丧事。
【同期】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如果路况好的话,那个拐弯处错(会)车台搞大一点,也可能这场车祸避免了。
【正文】
 在唐述林上任前,全镇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还有4个村一直都不通公路。而那场车祸,更是让唐述林狠下决心修路。
【同期】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办任何一件事,首先必须是惠及面最广的这是一条原则;第二条原则就是影响最长远的;第三条原则就是绝大多数当下最紧迫的。
【正文】
    对于开山修路,群众积极性自然很高。可是,在观音寺镇这样的边远山区,修一公里的水泥路,成本至少在40万元以上。没钱怎么办呢?唐述林决定要靠自己解决,他和镇里的干部摸索制定出了观音寺镇特有的修路“三方法”。
【同期】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力所能及的事你必须自己做,这是一个方法。第二个要自愿募捐;第三个原则上我不存在和你谈品补(补偿)。没钱呀,没办法。 
【正文】
    唐述林的“三方法”其实不复杂,第一个办法就是发动群众出义务工,先修好毛公路,第二个办法就是在干部和群众中进行自愿募捐,尽量筹钱,第三个办法就是对修路占用的山林,做通群众工作,镇里不提供补偿,因为实在没钱。这三个办法,帮助镇里用最小的资金,办了在其它地方遥不可及的事。8年间,观音寺镇累计修了了18条通村通组的水泥路,总长98公里,打通了笋子溪到西湾等4条千百年都没有打通的公路,全部实现了村村通。
【同期】村民
    这些竹子几十年没有砍过了,全部烂掉了,守着金山就是挨饿。这条路真正是我们一条致富的路,也是一条生存的路。
【正文】
    不仅是修路,唐述林的“三方法”同样也用在修水渠上。这两天,桃儿堉村正在发动群众修水渠。这条2800米的水渠,修好之后,全村500多亩庄稼将会受益。不过,唐述林过来一检查,又发现了问题。
【同期】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唐:你这速度太慢了,你这个毛渠道达标还是这个样子,我跟你讲的做的帽式要放在第一位做。
【正文】
    帽式就是渠道的边沿,唐述林觉得,现在水渠的边沿挖得不好。
【现场】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拿东西来,我自己告诉你们怎么搞,师傅,借哈,我告诉他们帽式,你首先是要把帽式挖到位,帽式要搞到这旁边,帽式莫搞宽了,我的意思就是搞20公分宽,厚度不超过5公分。
【正文】
     对修渠的重要性,唐述林跟我们算起账来。
【同期】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如果我没有这个渠道,天老爷保佑,风调雨顺则可,如果天老爷不保佑,那减产至少100斤左右,甚至搞得不好还有150斤。这么一个比较效益,不是(每亩节约成本)两百而且是三百元。
【正文】
     桃儿堉村村支书印桂元曾跟唐述林打过保票,20天内挖通毛渠。但日子一天天逼近,工程还差一大半,原因还是劳力不够。
【同期】桃儿堉村村支书 印桂元
    说实话,唐书记,这个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面(打工),你看这些留守老人和一些妇女。
【正文】
    镇里对修水渠、修路这种事,都是号召群众出义务工,不去强迫。不过,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妇女,都主动来帮着干活。这根光溜溜的拐杖就斜插在渠道边,一位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挪艰难挖渠的老大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同期】村民 李大爷
您都拄着拐杖还干这个建设啊?
慢着搞。
又不是跟别人搞的,跟自己搞的
【正文】
村里只要能使把力的老人、妇女几乎都来了。而像李大爷这样超过70岁的老人就有10来个。
【现场】唐述林
唐:老人家,您多大年纪了?
老人家:75、6了。
唐:那身体还硬朗吧?来,我帮你锤一下,我看这锄头重不重,关键是要把这个锤紧。你莫看,连续锤那还蛮吃力呢,要劲儿呢。
【正文】
    按照唐述林的设想,桃儿堉水渠修通后,他还要在渠边人口聚居的地方修些洗衣池和洗菜池。引水的山塘整修加固后,将在大堤上专门修个台子,供老百姓夏天乘凉,驴友钓鱼宿营。
【现场】
(搬石头的场景):一、二、三
【正文】
这几天,我们走访了好几个村,发现在公路两旁几乎看不到水渠,倒是在偏远村落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同期】观音寺镇党委书记 唐述林

唐:我跟你讲个实话,搞面子工程,搞的一时,搞不了一世,因为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唐:想跟老百姓办具体事,你就从小事入手,从实事着手,把它一件一件的搞落实。你要相信一点,老百姓心里最通情,哪个干没干事,哪个干不干得事,哪个干了多少事,他们心里有数的很。说实话,在我们这个乡镇工作,你不把老百姓一件件的事做落实,纯粹靠你喊口号,那你白天绝对不敢回家,晚上都不敢开灯。
记者:有这么严重?
唐:那我们这地方的社会风气,民风还是很彪悍的,但是一个你实打实的干事了,老百姓他心里有数。
【正文】
   可是,眼看着桃儿堉村的毛渠快修好了,接下来就得铺护坡板和U型槽。但是,购买这些原材料至少要10万块钱。这让村支书印桂元着实为难,他只好向唐述林求助。

【正文】10万块钱,不是小数目,唐述林能够筹到这笔钱,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吗,我们明天的走基层蹲点日记将继续为您讲述唐述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