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网出品 > 新闻 > 正文

[绝对忠诚]李鸿:沙漠玫瑰的铿锵与柔情

2014-08-05 20:23:39 [稿源:湖南卫视] [作者:] [编辑:彭莎]

    
 

  湖南卫视记者:李越胜 熊军 张一吟 摄像:吉雨 李鹏
  
  在大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有一种经过风化的沙石,形似玫瑰,大漠人称它为“沙漠玫瑰”。空军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扎根戈壁26年,她的职责是为鉴定合格的导弹派发“准生证”,她是导弹装备到部队前的把关人,人称“导弹考官”。这位来自沿海广东的妹子,情定戈壁,对导弹钟爱一生,也是一朵绽放的“沙漠玫瑰”。
  
  甘肃空军某基地靶场
  
  指挥所口令:发射!
  
  飞行员按发射钮+射弹一组
  
  李鸿同事:1.9091.2271.710
  
  李鸿:烟雾弹时间发射时间按钮时间方位角以及次数
  
  戈壁,战机,导弹发射,靶标灰飞烟灭。
  
  在大漠,空军女大校李鸿绝对是一个传奇。身高只有1米55的她,这辈子,却把自己与一种神秘的物体紧紧捆绑在一起,那就是被称为“现代战争之神”的导弹。
  
  空军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大概10年前我一个同学,我们再见面聊天的时候,他说我好像觉得你这么多年一直没变,我说可能就是因为我觉得我做的这个工作对我来说一直都比较有意思,我觉得我很enjoy。因为我一直就在这个梦想里
  
  1988年,李鸿就是这样坐着火车、怀揣着献身国防的梦想,来到大戈壁的。那一年,从西北工业大学导弹制导专业毕业的李鸿,得知学校一个参军的名额也没有,从小向往军营的她,一个人前往兰州军区找部队。
  
  空军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反正看见穿军装的我就打听呗,然后就这样一路打听过来。到那个招待所,看门的老头告诉我那个车一会去兰空(兰州军区空军),后来那个首长下来,因为那个时候军装看不出军衔,也不知道多大官,我就跟他直接说我的想法,老头很和蔼就把我带去了。现在要一个小兵绝对不敢说拦首长的车啊,但我那时候没那感觉。
  
  李鸿至今都不知道,那位把她领进兰州军区空军总部的首长是谁,但是,李鸿记得的是,到了兰空后,靠着这位不知姓名的首长的指引,她一路毛遂自荐,如愿来到了西北戈壁的空军某部。
  
  空军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我们一起来的他们可能有好多人就一路好像有点凉的那种感觉,可能是不是他们觉得外面很荒凉啊,但是我觉得,这种苍凉给我一种特别雄浑壮阔的感觉。
  
  另一列运军备的火车经过
  
  在很多人眼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在李鸿眼里,再骨感的现实,也不影响理想的丰满。这是1988年,刚来到基地的李鸿,穿着一身85式军服,在一座雷达前的留影。
  
  1990年,李鸿与一位当年和他一起坐火车来到基地的战友结婚,两年后生下儿子大为。有人说,从沿海广东来到戈壁,李鸿是“自讨苦吃”,但李鸿说,自讨的“苦”,吃起来也是甜的。
  
  李鸿:我觉得我好像适应能力比较强,我还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难的。
  
  扎根在连地名都没有的戈壁,李鸿干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大事。李鸿所在部队,是我国唯一的航空、防空武器试验鉴定单位,所有装备部队的导弹都是先从这里拿到“准生证”的。人称“导弹考官”的李鸿,还探索出“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成倍提高了空对空导弹试验的靶机利用率,是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史上的创举。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研制的“空空导弹靶场仿真试验工程,填补了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全系统动态检测的空白。
  
  空军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从我们这个地方来说,可能已经相当部队的最后一道关口了,我们有责任要把这个关口守好,要能够保证交到部队的装备是经得起实战检验的。
  
  大漠行军
  
  担任“导弹考官”的李鸿,常常要坐着解放大卡穿行戈壁。她身后的车厢里,装的是足以将几平方公里区域夷为平地的导弹。而胆识过人的李鸿,还要拉着导弹在戈壁跑上几千公里,进行“颠簸试验”。如果大卡车里的导弹过不了“颠簸”这一关,就经不起高空中战斗机的高频运动。
  
  空军某部副工程师李鸿:颠簸试验,那肯定要颠簸啊,就类似这种路,叫搓板(路),我们叫搓板(路),它没有人工修筑的路但是由前车压出来的。
  
  更考验胆量的是,在试验中还发生过导弹发射后没有爆炸的情况,为了第一时间获取导弹为什么没有引爆的原因,李鸿第一个冲到现场。
  
  战斗机发射导弹又一组
  
  空军某部技术室主任李鸿学生蒋大川:有一次,一枚导弹发射之后落地未爆,未爆弹是最危险的,在我们进行弹药处理的时候,随时可能会炸,当时李副总就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拆除。(记者:她知道这个危险吗?)知道!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所有困难都挡不倒她、拦不到她。
  
  谈起这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李鸿却显得若无其事。
  
  李鸿:对我来说啊,没有觉得好像说是哪个活你干不了的,至少在我这里是没有。
  
  李鸿说,既然选择了军营,那么,她首先是一名军人,然后才是一位女性。
  
  李鸿:其实这种职业,我觉得男生跟女生是一样的,只是可能像飞机、导弹,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它比较刚劲十足,但是实际上高科技时代,这种东西不是男人才能驾驭的,它需要的是智慧,它不是需要体能。
  
  一手为导弹签发准生证,李鸿也会一手提着袋子去市场买菜。
  
  李鸿:两块五。两块五哦?你给我装在一起。
  
  近年来,基地条件改善后,建起了一个小型菜市场。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买菜就像他们完成军事任务一样,从不讨价还价。
  
  李鸿哼唱王菲的《传奇》
  
  丈夫出差了,不用兼顾他的口味,李鸿烧的依然是妈妈从小教的一手粤菜。
  
  李鸿:广东的鱼肯定不会吃冻的,肯定从菜场买回来新鲜的。
  
  专家宿舍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或许,李鸿把对家乡的思念,就藏在这些画里,藏在这些家乡味道的菜肴里。
  
  李鸿母亲谢明华(78岁):起了个“鸿”,就是有鸿图大志的意思,对她是从小就寄予期望的。她已经不负我所望了。现在来说,我已经很满足。她对我孝不孝我都无所谓,就凭她现在对国家有所贡献、有所成就,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妈妈把女儿对国家的贡献,看得比对自己的孝顺更重要。老人很理解女儿的选择,因为她的老伴、李鸿的父亲也是这样的性格,总是把自己与国家需要紧紧栓在一起。
  
  母亲打开相册看父亲照片
  
  李鸿母亲:这也是他的战友啊,这些都是他的战友。他在大凉山上当过兵。
  
  李鸿父亲的经历与女儿有着惊人的相似。当年,李鸿父亲也是主动参军,干的是当时最需要技术含量的兵种——报务员。
  
  李鸿妹妹:我爸是参了两次军才成功的,第二次他直接把军装穿回家,奶奶没办法,当年他是从广西、从梧州开拔,解放大西南,往西南走,一路走路去的。我爸他们家小时候条件还挺好的,就叫他四少爷,脚全部走起泡,他就把被子寄回家给我奶奶洗,我奶奶一看到那个被子上有血,哭了一大场。
  
  20世纪70年代,父亲转业后,又响应国家支援大三线建设的号召,去贵阳山沟里的一家兵工厂扎了根。即使在生活艰苦,买不起好酒好菜的日子里,这家人总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办法。
  
  李鸿妹妹:我爸爱喝两口小酒,因为我爷爷就是酿酒的,结果呢,他就叫李鸿自己在地上给他画三花酒,然后,李艳在旁边唱歌跳舞,给他们当下酒菜。(自己画的?)对,自己画的,拿粉笔在地上画的,那个时候也没有水彩笔,就挺快乐的成长了嘛。
  
  2006年,父亲去世了。李鸿没能与那个在她心里播下梦想的种子,教会她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快乐的亲人,见上最后一面。
  
  李鸿:当时凌晨五六点钟,(家里)给我打电话,说我爸爸走了,我当时有点懵,我们家神经都比较大条,当时我就觉得对我爸来说,没有被需要的感觉了,所以他觉得他可以撒手了。反正是很突然,走得也很仓促吧。
  
  很多年以后,李鸿还会想起父亲当年教会她削铅笔的童年时光。
  
  空军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小时候跟我爸学的,报务员的基本功嘛,因为用刀片削出来的笔芯会很长,比较方便。然后用普通的卷笔刀转出来的笔芯短,所以能写的时间短一些。
  
  父亲在部队当报务员时,总会削好很多支备用铅笔。李鸿说,有备才无患。她现在所干的工作,正是在为捍卫国家的和平崛起,筑牢铁壁铜墙。
  
  李鸿回家灯亮打开CD机(音乐起:贝多芬49交响曲)换下军装泡茶拿出一本杂志(《生活周刊》793期,封面故事《甲午战争120周年,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音乐止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才能看清现在和未来。李鸿的宿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最多的是历史。或许,书里面隐藏着她26年坚守戈壁的心结。
  
  空军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当时有个邓世昌的电影,就是打过去的炸弹没有炸,我曾经在资料里看到,当时英国人提供的包括训练弹和实弹,可大清北洋水师都没有真正的几次训练,他都分不清实弹和训练弹的区别,所以可能他打出去的没有爆炸的都是训练弹。
  
  今年,又逢甲午之年,李鸿所在的空军某部,连日来参与了中国军方组织的跨兵种、跨区域的实兵实弹演练。
  
  字幕:广州
  
  李鸿母亲:经纶满腹情豪迈,恰似太君守关塞,你看看,亲也青睐,朋也青睐。他说你是羊城一怪,没有人像我这样,写出一肚子唐宋诗词。
  
  南方的窗台上,应了母亲的情愫,一丛玫瑰火红绽放。大西北,为了母亲的微笑,女儿淡定从容也好,风风火火也好,恰似一枝火红的玫瑰,红的那么热烈,那么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