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网出品 > 专题 > 正文

【小康路上】第七期 住建篇:居者有其屋

2015-11-23 16:36:37 [稿源:红网] [作者:] [编辑:廖轩仪]

站在百年老砖复原的窨子屋旁,说起老西门的改变,胡兰桂显得很激动。

站在百年老砖复原的窨子屋旁,说起老西门的改变,胡兰桂显得很激动。 

  从平房住到楼梯房,现在又搬进了电梯房
  
  常德老西门,听起来就有种对常德老城区的怀念和向往。同样是棚户区改造,与长沙桐梓坡棚改区不同的是,常德老西门采用的是还原历史建筑,居民就地回迁的模式。
  
  今年80岁的胡兰桂,在老西门已经住了40年,这里的每一片砖瓦每一条小路在他的眼里都承载着老常德的记忆。走在熟悉但又焕然一新的老路上,他的话多了起来。
  
  “过去这里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脏乱差是出了名的。”胡兰桂说,窨子屋、矮城墙、古戏院、老牌坊、老字号商铺、风味小吃都是这的特色,但道路窄小,邋遢也是这里的特点,“连一辆消防车都无法开进来,护城河也被钢筋水泥块覆盖着,成为了一条污水流通管道。”
  
  “但是现在你看,老传统都还在,老邻居们也还在,但是街更宽了,更干净了,房子住得更舒服了。”顺着胡兰桂的手看过去,用百年老砖复原的窨子屋气势恢宏,边上的小路整齐、干净,建筑物风格多样,既保留了老城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1974年,胡兰桂因为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了老西门,那个时候住的是矮平房。80年代,单位给他分了一套60平米的两居室小公寓。2014年,胡兰桂搬进了80平米的电梯房。
  
  “说实话,我一把年纪了,能从平房住到楼房我已经相当满意了。走到今天,我是真正的由低到高,从无到有,由茅房,矮平房到砖瓦房,再到电梯房,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就这个房子,我原来想都不敢想。”胡兰桂喜上眉头。
  
  新房距离原来的老楼房旧址不到200米,窗明几净,楼下就是小花园。胡兰桂偶尔会约上老邻居一起在附近散步打牌,也会自己独自一人去超市逛逛买点新鲜的蔬菜。对于他来说,老西门是回忆,是半个人生的历程,不愿意离开它,却乐于看到它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