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冯小刚借《我不是潘金莲》找初心 节后好莱坞动画片将映

2016-09-20 10:23:40 [稿源:btv ] [作者:] [编辑:廖芸]

冯小刚借《我不是潘金莲》找初心 节后好莱坞动画片将映

  近日,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在中国传媒大学提前放映,超过1500名学生把上下两层的报告厅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人站着看完了全片。至于电影究竟好不好看,借用一名同学在发言时总结的数据,“全场爆笑45次,集体鼓掌8次”,似乎已经证明了这部喜剧的力量。然而还不止这些,一名女观众激动地表示,她看到的不只是喜剧,更是“忧伤”。冯小刚导演对这一评价颇为认同,“你看到了笑声背后那一层,有这样的观众导演很幸福。”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讲述了农妇李雪莲(范冰冰饰)为了纠正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的故事。影片高度还原原著,被观众点评为现代版“官场现形记”,对此,冯小刚首先感谢了刘震云,“他把小说写得这么好,我就是一个执行导演,按照他的剧本来。”对于一众实力派男演员的表现,他评价:“每一个都非常好,虽然他们是阶段性的戏,但是他们都很认真,到当地学方言、琢磨剧本。我觉得这些男演员是集体的男主角,电影因为这些围绕在李雪莲身边的男人而变得妙趣横生。”

  配合影片中国式寓言的表达,冯小刚此次特别采用了具有东方美学韵味的圆形画幅。对于这种极为挑战观众观影习惯的创新式表达,冯小刚坦言,自己至今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这个圆观众能不能接受。对于圆形画幅的理解,有观众认为是体现了一种封闭感,也有人解读为中国古典美学。但冯小刚实话实说,“其实没有什么深奥的,就觉得好玩,想干点出格的事。”从原著小说来看,这是个既荒诞又写实的故事,而圆形构图可以让画面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另一方面,冯小刚坦言是受到加拿大年轻导演多兰的电影《妈咪》的启发,“他在电影里用了方形画幅,后来贾樟柯和侯孝贤也都用过,我就想,他们拍方的,我就拍圆的。”

  谈到这里,冯小刚对着台下导演系的同学们语重心长地说:“一个青年导演第一次拍电影,哪怕很粗糙,但有一条很重要——你的发现、你的目光是与众不同的。但是我第一次拍电影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直接看了一些好莱坞B级的爱情片,最后模仿出一个C级的,所以我浪费了我的第一次。”说回《潘金莲》,冯导直言,“拍到现在功成名就了,但是我这个初心想找回来,我把这部电影当成处女作来拍。”

  最初冯小刚想要用圆形画幅的时候,遭到了王中磊、刘震云等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依然顶着压力把这个实验完成了。因此他建议年轻的创作者,“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当所有人认为这个事不可行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地想,这事可能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因为95%的人都在凭经验做事,只有很少的人希望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事。当你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是非常大的。”他也承认,这一次确实是自己的“任性”之举,他也希望观众能在某些方面给导演一个任性的权利,“如果每个导演的任性都能被满足,中国电影会很好看。”

  事实上,《我不是潘金莲》并非全片都采用圆形画幅,而是分为三种画幅不断切换。其中,在李雪莲故乡,也就是在婺源拍摄的剧情都是圆形的,这占了全片大部分时长;其二,在北京发生的故事都采用正方形画幅,“因为北京是一个代表权力和规则的地方”;其三,故事到了结局部分,也就是她结束告状生活的十年后,影片的画幅回归正常。对于以后拍电影还会不会延续这一手法的问题,冯小刚笑称:“不会再拍第二次圆,会想办法玩别的,现在在筹备下一部电影,也在商量再玩一个什么不一样的,在找。”

  由于电影中大胆地展示了中国官场的种种弊病,有两位观众在发言时都对电影能否顺利过审表示担忧。听到这里,冯小刚不由地叹了口气:“听你说担忧,挺悲哀的,如果是美国大学生、日本大学生坐在这儿,他们肯定不会担忧。而我们这些大学生才二十岁出头,脑子里就塞满了这些,我建议你们把这些东西扔掉,真的扔掉。人们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如果你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么多自审意识,我们今后真的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