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重读抗战报刊:各国对日本威迫中国的态度

【编者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历史的车轮驶过八秩春秋,那些泛黄的抗战报刊依然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在民族存亡之际,这些油墨印就的纸张不仅是战火中的信息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明理》特别策划推出《重读抗战报刊》,让我们透过这些穿越烽火的文字,在重读中激活历史的当代价值,让抗战报刊里的铮铮誓言,化作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

1934年4月30日.png

1934年4月30日《新儿童报》第一版。

1934年的春天,当中国大地笼罩在战争阴云下时,一份特殊的报纸正悄然塑造着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翻开泛黄的《新儿童报》(1934年4月30日),头条《国外新闻栏刊载了一条新闻:《各国对日本威迫中国的态度》——这并非我们想象中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而是一篇立场鲜明的国际时评。

1749613638807.png

1934年4月30日《新儿童报》截图。

报纸原文:

日外交部发表对华政策的宣言,鼓吹新门罗主义,便是说,列强中间,只有日本可以在中国占到特别的利益。各国对日本这种声明,都表示愤慨:一、德国柏林的德意志日报社,有激烈的评论,说“日本竟明明白白排斥列强,而以亚洲主人自居”。二、英国报主张,各国应共同应付暴日,鼓励苏俄加入国联,说“日本岛国蓄意,要一跃而为大陆国”。三,美国呢,说“日本怕要恢复二十一条的要求了”。

编辑们用各国媒体的反应作为“教学案例,用“暴日”“岛国蓄意”等鲜明词汇,让孩子们都明白:日本正试图独占中国利益。这些报纸就是当年的“儿童版时政课”。

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新儿童报》的编者相信儿童需要了解真实世界。第一版设置的《国外新闻》《国内新闻》栏目,用通俗语言配漫画,持续关注日军侵略与全球反侵略动态。1934年的小读者们,在报纸构建的“现实星球”里,学习如何做一个清醒的中国人。这种将民族危机意识融入启蒙教育的尝试,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底色。

【延伸阅读】

明理丨红网原创红色文化短视频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