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重读抗战报刊:最后消息

【编者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当历史的车轮驶过八秩春秋,那些泛黄的抗战报刊依然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在民族存亡之际,这些油墨印就的纸张不仅是战火中的信息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明理》特别策划推出《重读抗战报刊》,让我们透过这些穿越烽火的文字,在重读中激活历史的当代价值,让抗战报刊里的铮铮誓言,化作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柳条湖畔的爆炸声撕裂长空。日军自导自演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炮轰北大营。山河破碎之际,《大公报》用一篇仅80字的《最后消息》,刺破谎言迷雾,打响新闻抗战第一枪——

大公报.png

报纸左下角为《最后消息》。

“据交通方面得到报告,昨夜十一时许,有某国兵在沈阳演习夜战,城内炮声突起,居民颇不安。铁路之老叉道口,亦有某国兵甚多,因此夜半应行通过该处之平吉火车,当时为慎重起见,亦未能开行。”

这隐晦的“某国兵”,是记者汪松年彻夜守在天津铁路局的成果。19日凌晨1点,他接到沈阳电话确认事变,编辑部紧急撤换版面,将新闻塞进第三版左下角。时局封锁下,《大公报》以笔为刃,让“九一八”真相首次见诸报端。

“九一八”事变时被日军炸毁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现场.png

“九一八”事变时被日军炸毁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现场。

真相永不沉默,哪怕只剩八十字的缝隙;软弱换不来和平,尊严只在枪与笔之间;九一八的警报,是过去之殇,更是未来之鉴!

【延伸阅读】

明理丨红网原创红色文化短视频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