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先生21日做客红网嘉宾访谈

2008-04-18 08:53:20 [稿源:] [作者:] [编辑:]

    瑟瑟: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红网嘉宾访谈室,那么喜爱湖南民歌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下面这些歌曲,像《小背篓》、《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等等,而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呢,都是来自于我国优秀的作曲家、湖南德高望重的白诚仁老先生,我们今天把白老请到了我们的访谈室,白老您好!
   
    白诚仁:你好!
   
    瑟瑟:那么白老也是第一次进行网络上面的访谈,我希望民歌,特别是喜欢湘音湘韵的音乐的朋友们可以跟白老交流。其实说到白老来到湖南,我们要可以追根刨底问一下,因为我知道你不是湖南人,但是你却能写出那么地地道道的湘音湘韵的歌曲,确实让人非常佩服。当初怎么想到要来到湖南的呢?
   
    白诚仁:来湖南当时是一个偶然机会,因为我是四川人,我毕业的时候想回去建设家乡,后来文化部给我们学校一个任务,就说毛主席家乡需要人,要我们派一个人来,学校就根据提出的要求,大家就都推我来,到毛主席家乡来工作,我是责无旁贷,我是一定来,而且那时候,我院长来跟我讲,你要扎根在那儿,你要坚持下去,我答应了,我信守这个承诺,所以就到湖南来了。
   
    瑟瑟:这一扎根就扎根了50多年,这个承诺还是承诺得非常掷地有声的。那么这期间,我相信也有机会让你上调到北京或者其他地方,但是一直都没走,是因为承诺的原因还是有其他原因在其中?
   
    白诚仁:这个不同情况,比如说文化大革命中间,曾经调过去创办过歌舞样板团。
   
    瑟瑟:歌舞样板团?
   
    白诚仁:对,我就不敢卷进去。
   
    瑟瑟:还是衡量了一下?
   
    白诚仁:对,当时别人还讲我不识抬举,但是我觉得太那个,我也搞不清那些路线问题。
   
    瑟瑟:你是纯做音乐的?
   
    白诚仁:对。还有一些好的真正的艺术家叫我去,我一想就是我花了几十年在湖南,我得扎根下去,你离开了土壤不就枯萎了吗?所以我原来承诺到湖南来,我就不想走了。
   
    瑟瑟:这个时候对于湖南已经慢慢的适应,也慢慢的掌握了很多音乐元素。
   
    白诚仁:我在下苦学,学得东西多,掌握的东西多,才发现湖南同样是民间音乐,是我们歌舞文化遗产、音乐文化的一个宝库。
   
    瑟瑟:是的。那么,为了收集这些最本色的民歌,您是走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当时应该非常年轻,是20多岁,到各个地方去采风,你有想过它跟你出生地,四川这些民歌有些什么不同特色?然后你怎么去把握他其中的精髓呢?我们湖南人自己我觉得都很难去把握它。
   
    白诚仁:比如说湖南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大民族有苗、瑶、侗、土族,其他小的还有维吾尔族、白族这些,这些民族要学他东西,必须要学他语言,语言我是对话学不了,但是我们在学校里面唱了很多外文歌。德文歌,德文我并不太懂;意大利文我也不懂,我们学他们的东西就用音乐来学,我们是搞这行的,只有这个办法,学完就唱,唱外地的他们听不懂,你就得为他们服务,唱本民族的就掌声雷动,他们也愿意教,你愿意学,那就越积累越多了。
   
    瑟瑟:我觉得这跟我们的白老跟这种民众接近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觉得一些作曲家都是关在家里,一口气可以写出很多很多歌来,跟你的创作方法是完全不同。你是一个一个采风,最小的村、最小的乡、最小的镇都去,一家一家的去收集他们的这些民歌元素。
   
    白诚仁:这里面我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歌是人民倡导出来的,而且他有五千年这么长的历史长河,这么长时间积累这些东西,我们现在社会突飞猛进,按毛主席的话就是古为今用,古为今用你要把相关东西掌握过来,然后再创新,要弘扬宝库;第二个私心,我觉得一个作曲家应该掌握三个基本观,一个是生活观,因为生活是你写作的对象,你要有写作的对象;二是对民族也有一定的继承观,“多瑞米法所拉西多”音乐就只有几个音,你回去拉的时候,计算出来排列组合,你能组合多少旋律出来?我举一个例子,多瑞米,无非就是米瑞多、瑞米多、瑞多米、米多瑞,无非就是这几个东西,但是民歌提供了很多,你可以组合很多,多米所就是几个旋律。民歌这几千年来创作出来,有些刚开始很原始,大家我传给你,你可以修改它,他传给你,你又可以修改它,这些东西不能到我们手中失掉,那是对不起主人,这是遗产。从另外讲,历史观,历史犯罪。所以我就觉得两个原因,我觉得要作出一种符合一个民族,跟民族音乐传统结合。你不出去,你坐在家里能想出多少东西来?你写这个音乐,这个画面都出来了,你搜集的过程当中间都出来了,非常能够刺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