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李凌江做客红网
小婧:网友们,你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红网嘉宾访谈室,我是主持人小婧。今天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夺去了上万同胞的生命,也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理。这些天许多人都守着电视机看着灾区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流泪,相信很多人的心灵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更不用说那些在灾难来临时,亲身经历的人。灾难过后,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理压力?地震过后,我们如何疏导自己的心理余震?今天我们访谈是请来了心理专家,就是针对这方面的话题来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如何走出灾难后的心理阴影。小婧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请来的嘉宾,他就是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所的所长李凌江教授。李教授你好!
李凌江:你好。
小婧:这一次我们湘雅二医院到现场采取哪些行动呢?
李凌江:我们湘雅二医院第一派了一支医疗队到了现场去,是抢救伤员;另外我们派了几个专门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国家的心理久远医疗队,到了现场去做心理救援工作。
小婧:那目前在灾难现场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李凌江:现在因为现场还在继续救人,现场还是相对可能做心理救援工作。第一是开展,第二还是稍微显得有点乱。因为心理救援,第一现场的人员还是比较缺乏;第二现在在那里从事心理治疗的队伍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除了有国家的心理救援队,还有一些医科大学,还有一些医院派去的心理救援队,那么相对来说,组织、协调、指挥可能还是有一点点问题。所以就是说,现场做起来可能不是那么顺利吧。
小婧:那以您的专业角度来看,如何在现场能够有效的开展心理治疗工作呢?
李凌江:我觉得像这么一场大的灾难,要做好心理救援工作,第一就是我们国家政府要能够来有效的组织所有的心理救援工作者,来把他分配到不同的地方,来从事不同环节的工作,就是要有组织协调,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第二就是这支队伍不管是多少人,一定要经过一些训练,如果经过心理救援工作方面的训练,那么到现场就能够有效的工作,如果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只是满腔的热情,那么你到现场去只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时候可能还会添乱,我觉得这很重要;第三点,我就觉得要分成不同的层次,比如说专家负责培训,那么培训的人,被培训的人到前方去工作,那么这样的话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小婧:我们都知道一场大难之后,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心理上的创伤也是同样存在的,而且往往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像这些心理工作者,尤其是很多志愿者,到灾区现场的话,您觉得他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李凌江:你这个问题非常非常重要。我觉得,比如说现在派我去做心理救援工作,我觉得我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第一,我要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比如说如果身体不好,我一到那里就高血压发作了,我怎么救别人,别人还来救我;比如我是一个神经质的人,很多这种精神上的问题,你说我怎么帮助别人,到哪里我控制不住情绪,反而把别人感染了,所以第一点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好;第二光有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还不行,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必须要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到那里要知道怎么给人做心理干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具备这两点,那么当然其他的到现场敢于前的一些准备,都做好了,我就可以去了。
小婧: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必须要具备心理医疗师的专业资格?
李凌江:专业资格是这样的,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小分队,小分队里面应该有精神科或者临床心理学的这样的专家。那么,还要有一些懂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要懂一点怎么做心理干预知识的人就可以了,你不能够要求每个人都是专家,如果要求每个人都是专家的话,我们国家精神科医生只有2万多人,大家都不上班,全部到灾区去人都不够用,当然还有很多心理学工作者,那么我觉得,你要具备怎么做心理干预的知识和技巧就可以,在专家的指导就可以。
小婧:在我们红网的百姓呼声栏目很多网友发贴,希望到灾区去做志愿者。他们有一个疑惑,心理上的创伤不像身体上的创伤能够直接看见,心理上的是隐性的,这些志愿者到现场如何发现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患者呢?
李凌江: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比如你要做心理干预的工作,你要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建议你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灾区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没有知识就是添乱。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你具备了一些心理干预的知识,然后你到现场怎么去发现呢?那么当然如果你有了知识,一般来说是能够发现的,作为专家来讲,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会不会有问题。但是一般来讲,你想一个人在面临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灾难的时候,就是他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大多数人第一反映他都是恐惧、惊慌、不知所措。哎呀,怎么办?哎呀,我怎么掉到这个洞里面来的?我怎么爬不出去了?然后慢慢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种反映,是这样的,我现在已经掉到里面了,心理比较正常的人会慢慢接受这个现实,然后他会想办法自救,这是一个正常人一般的反映;有的人可能心理素质不好或者说他年纪比较大,或者说年纪比较小,或者说他躯体有疾病,就是他整个素质不是很好,就是易高危人群的话,可能碰到这种情况会有一些应激方案。应激反应,面对这种强烈的创伤的时候,会出现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反映,这些反映有很多表现,比如说情感上表现为情感麻木,经常看到一个人,突如其来的创伤坐在那里发呆,什么反映都没有;要么情感爆发,大哭,甚至大笑、狂奔、情感爆发,情绪非常极端。在认识上面,可能出现思维很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人昏昏沉沉的,跟他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前言不搭后语;在行动上面,可能出现那种坐立不安,作出盲目的行为,甚至做出很激烈的行为,就出现这些行为。那么想这些情况就要考虑心理反映,但是我觉得有一点非常非常重要的是,有这些心理反映的人不一定是出现心理创伤。因为我们知道面对一个灾难,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反映,这种反映只要没超出承受的程度,没有留下阴影,就是没有留下后遗症这都是正常的。不要认为一场灾难来了,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反映,会留下问题,不会这样的。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调查,包括我们自己做的研究调查,不过是10%—20%会出现需要医学和心理学干预的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
李凌江:这些人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或者出现精神疾病,留下这些问题需要专家来干预,80%的人心理反映都会很快就过去了。
小婧:您觉得10%—20%的高危人群大多属于哪一块?
李凌江:高危人群,第一是心理素质不太好的人,如果不太好可能不太恰当,就是心理素质上有问题,比如神经质,平常就有一些焦虑、抑郁,平常应付这种心理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这类人比较容易出现这种心理障碍,在这种应激面前;第二类人就是年纪大的人,年纪大要大到一定程度,比如说年纪很大,应付能力已经很差了,相对大一点,40—50岁不一定,经验很多,应付能力比较多,老年人至少65岁以上;儿童一般是7—14岁这个阶段是比较容易受伤的,因为你很小的时候,很多东西他都不懂,比较容易干预,到了7—14岁这个阶段大脑已经发育比较成熟,容易受创伤;第三类人,本来躯体情况不好,高血压、心脏病,然后还有其他的一些,社会知识系统性很差,比如这个人很孤独,又没有社会网络帮助他,这些人就容易出现问题。
小婧:我们节目开始之前聊天是,李教授谈到一个例子,有个青少年的精神意志力特别强,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上面的天花板马上要塌下来,他自己把自己的腿切断爬了出来,这样的人,他的心理是非常强,不会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李凌江:这是一个女学生,当时采访她,电视里面播了,我觉得像这样的女孩子,心理上不会留下过多的阴影,当然会有心理反映,会有段时间很痛苦,觉得周围亲人死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她很少有可能出现什么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因为她很坚强,她能够很好的面对这个处境,然后能够自救。你想一个人要断腕,壮士断腕这很难的。
小婧: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李凌江:要勇气。我上次看到火车相撞,一个人从火车里面爬出来,也是手臂压住了,把手臂切断爬出来,这样的人心理上是非常坚强的。
小婧:在这次大灾难面前有很多让人可歌可泣的例子,让人敬佩的人。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像这些志愿者和心理治疗者到现场的时候,我们怎么来跟患者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她来接受你,和你交谈,才能治疗对吗?
李凌江:交流我觉得当然他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会有一部分人,他可能表现为过多的交流,人碰到压力的时候倾诉,倾诉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应付方式,你碰到什么痛苦的时候,会很想找个人说一说,说完以后好了,说完以后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像这样的人你去帮助她,很容易交流,你去跟她说,她就开始跟你说,心理干预技术里面有一条,让患者把情绪宣泄出来,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技术,帮她把这种情绪宣泄出来,这种人就很容易宣泄,你只要帮助她控制情绪,帮助她适可而止,不要过渡的宣泄就可以了;那么还有一类人就是很正常的,可能很冷静,没有什么事保持正常交流;第三类就是不太善于交流的,平常都不善于交流,或者说平常善于交流,现在处于情感的麻木状态,或者处在很压抑的状态,很痛苦的状态根本不愿意跟你说,像这样的人,我们做心理干预是这样,是一个群体来做,大家一个组,8—12个人大家在一起,然后可以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他不说话没关系,你可以耐心的劝导他,耐心的诱导他,他现在不说你可以给他一些安慰、给他一些鼓励,而且给他一些知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告诉他现在是很安全,那么他可能情绪过去以后慢慢会跟你交流。
小婧:您觉得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一个心理患者需要特定环境治疗,但是有些患者不能及时转移出来,那种环境下面,心理治疗者什么话是该说的?什么话是不该说的?
李凌江:你是说治疗者?
小婧:对。
李凌江:治疗者是这样,像我们一般做心理干预的程序,就是首先让大家在一个尽可能离开那个灾难的环境来做。如果那个地方,我们现在这个房子里面我们来做心理干预,这个房子在不断振动,这个心理干预是非常差的,如果做得不好还会留下一些新的阴影在脑袋里面,一般来讲这个环境是比较安全;另外在这个安全的环境里面,首先要调节气氛,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自我介绍了,然后就开始,其中第一条就是让大家宣泄自己的情绪,适当的宣泄自己的情绪,你想把你这些痛苦的情绪表达出来,把这些创伤的经历,如果愿意表达就表达出来,主要是倾听特别重要,你要听,第二要诱导,特别重要;第三要给他支持,就是告诉他,哪些问题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是今天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明天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这个月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下个月可以解决的,要给他支持,这个更重要。我觉得不要说太多的指导性的话,而是跟他一起来讨论,给他一些帮助,就可以了。
小婧:比如说赞扬的话呢?你是这场灾难的幸运儿,你能度过这个灾难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李凌江:我觉得这些话有点空洞,可能对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作用。
小婧:要讲实在一点的?
李凌江:我刚讲的让他宣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要正常化。什么叫正常化?比如现在是一个从废墟里面爬出来的幸存者,然后我们在组里面做心理治疗,你现在讲到我很害怕,我不断想那个事情,我满脑袋都是手、脚,很恐惧的。你讲完以后,我跟你分析,你这是什么反映?比如你这是一种闪回,记忆在脑袋里面,这种闪回是很正常,因为每一个面对这么大灾难的人,都会觉得恐惧,都会觉得惊慌,没有问题,不用怕,这不是病,这不是心理障碍,也不是心理疾病,这是正常反映。那么这种正常反映,没关系,你现在表达出来,宣泄出来,随着时间,随着大家帮助你,慢慢会忘掉,慢慢会遗忘,这都很正常,要正常化,要把这些反映正常化,不要让他认为怎么这么恐惧,怎么坐立不安呢?现在得病,不得了了,那就麻烦了。
小婧:李教授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一定要告诉他们,现在的反映都是正常的,你是正常的。
李凌江:对。如果你发现他确确实实已经达到了一种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那是我们说的10%—20%的人,那个时候要告诉他,你现在心理反映有一些过度,还是有一些问题,我们会继续帮助你,我们会跟你保持联系,然后再给他做后续的治疗,大多数人都要把他正常化,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