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李凌江做客红网

2008-05-20 15:39:34 [稿源:] [作者:] [编辑:]


    小婧:我们知道在心理治疗上不仅仅是对谈的方式,还有药物治疗,在您专业的角度来看,什么情况下要用药物治疗?
   
    李凌江:我前面说80%的人是正常的心理反映,20%的人里面大概还有10%几的人是一种急性反映,情感麻木、情感爆发,出现抑郁很严重,焦虑,这些人出现片断的幻觉这样一些症状,像这样的肯定需要医生给他一些药物治疗;另外还有7%—8%这样的,创伤后应急障碍,那就是无法忘记这个痛苦,整天无法忘记,晚上梦里面也是闪回,然后高度的焦虑不安,然后回避各种各样的社会情景,回避各种人,这种创伤需要药物治疗,这样10%—20%的人适当的用一些,根据不同的程度用一些药物,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小婧:在这一次地震之后,有很多热心人涌现出来了,上一期我们做的地震孤儿的访谈,有将近几十万的朋友留言,有几千个家庭留下联系方式希望来帮助这些孩子,收养这些孩子。而地震孤儿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需要大人来指导。这些领养的家庭需要做哪些准备来帮助这些孩子?在心理上面他们要准备哪些?
   
    李凌江:领养要看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养?如果是在急性期开始领养,首先要注意一下孩子有没有一些急性的心理反映,如果有急性的心理反映要给予一些专业的帮助,找心理医生看一看。
   
    小婧:具体有哪些急性心理反映?
   
    李凌江:小孩子的急性心理反映,从大的方面来讲急性心理反映是差不多的,但是他的表现形式可能有点不一样,比如焦虑、恐惧,他表现的不是情感反映,他是行为,乱乱的,以前喜欢玩游戏现在不玩了,一个人躲到角落里面很自闭;要么就是乱搞,东搞一下,西搞一下,破坏性的行为或者说他的生活规律完全破坏了,或者他不睡觉,或者他不敢一个人待着,就是有各种各样行为的表现或者多动,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要去找心理医生帮助,这是急性期,急性期很正常,小孩子都会有急性的反映。比较常见的表现在一个就是睡眠不好,比如害怕,不敢一个人睡觉,比如说他不愿意做以前喜欢做的事,以前以前喜欢玩电游,或者以前在学校里面是一个乖孩子,很喜欢上学现在也不上学了,比如以前很喜欢跟人玩,现在变得很孤僻了,情绪的变化,比如说情绪变得喜怒无常,对吧?不稳定;然后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哭泣,这些都可能出现。我觉得对这些小孩,就是作为一个家长,不是说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仅仅作为一个家长,首先要给他安全感,就是让他觉得他生活在你这个家里面是很安全的。因为他肯定是恐惧为主一种急性反映,这个安全感有很多,晚上有段时间首先陪他睡觉,然后慢慢的告诉他,今天晚上陪你睡觉,明天晚上试着自己可以以睡觉,后天晚上就可以单独睡觉,我的意思是有一个过程可以给他适应,比如他不愿意上学,你可以告诉,你今天可以不去学校,你慢慢的恢复以后,过段时间心情好一些再去上学,这是第一点给他安全感,告诉他你现在已经离开那个很恐惧,让你觉得害怕的地方,现在已经非常安全了,现在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还有一些小孩很容易触景生情,比如说经历过一次洪水,那个水灾以后,出现了这些问题,以后只要听到下雨他就恐惧,或者说他经历一次火灾以后,他以后只要看到火就恐惧,像这样的经历水灾以后的小孩恐惧的话,现在下雨恐惧,你告诉他现在在下雨,这个雨跟你那次洪水不是一样,要想一些这样的办法使他感到安全;第二就是要鼓励,在这一个阶段,在这个适应阶段,你不要指责他,比如他不读书,你怎么不去读书啊?跟以前一样要求很高,你要鼓励他,今天可以不用读书;比如说他现在不睡觉,你不能指责他说为什么不睡觉?赶快睡觉,你要安慰他,你不睡也可以,跟他讲一些故事,让他慢慢放松,这是鼓励,这也非常重要;第三,就是要让他建立一些社会知识系统,小孩子每一个人都有社会知识系统,小孩有小孩的知识网络,你领养他到一个新的环境,他的家没有了,以前玩的小朋友也没有了,以前的老师也没有了。大人也是一样,你调到一个新的单位什么都要重新建立,小孩子困难一些,大人要有意识的帮他建立一个网络,经常经常喊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跟老师建立一些关系,跟你的亲人,跟领养者的亲人熟悉,大家在一起多聚会,慢慢的建立一些他的网络,这样的话对他会就很有帮助,这个小孩觉得安全了,他又能够经常受到鼓励,不像以前老是指责他,然后他有一个社会知识系统,他有什么痛苦,可以找人帮助,去求助,这个当然会慢慢适应。第四点更重要的一点,领养者要跟被领养者培养感情,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是想领养,就领养;如果是破与某种责任,迫于无奈去领养就不要去领养,这样会对小孩造成心理问题,跟完全没有受过伤害的小孩不一样。
   
    小婧:而且小孩非常敏感,你对他好,对他不好他都能感觉的到。
   
    李凌江:对。那么你要跟他建立好的关系,你自己也要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比如怎么样做一些心理教育,怎么要跟小孩培养感觉,小孩有什么心理问题应该怎么求助?我们不能说小孩是有问题的小孩,这些有问题的可能性比其他小孩大一些。
   
    小婧:你的专业和你的经验来看,像这样的小孩走入领养的家庭,这个家庭需要多长时间,大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小孩正常生活?
   
    李凌江:每个人的时间不一样,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小孩,前面说的那个小孩谁领养都没关系。心理素质差一些的,从小娇生惯养,独立性很差的,这种小孩时间需要长。独立性比较强的适应性快,适应性快的一两个月时间,适应性慢的一两年都很难适应。我是觉得像这个小孩如果家长发现他有某种适应方面的障碍,就还是要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我们不说地震的小孩,就说一个正常的小孩,你从长沙被领养到北京,如果100个人里面,大概就会有5到6个小孩有可能出现一种心理方面的障碍,我们叫适应性障碍,这种地理位置,家庭环境的改变,有可能使小孩出现问题,何况这是一个受了地震灾害这样的创伤的小孩,你想这种可能性就更值得我们关注。
   
    小婧:不仅这些小孩值得我们关注,还有一些是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心里也是非常难受的。
   
    李凌江:那是。
   
    小婧:这些父母,我们看到几个非常可歌可泣的例子,有几个非常坚强的母亲和伟大的父亲,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坚强的心态,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凌江:我觉得第一要想办法接受现实,这个是很重要的,要面对现实,因为一个人在经历一次强烈的创伤以后,所谓的创伤就是面对一个没有能力应付的情景,我们就叫出现心理危机了,这个时候需要帮助,如果能够面对就不需要帮助,大多数人会出现情绪方面的反映,会出现否认,突然说亲人死掉了,不可能吧?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否认,这种否认可以帮助他减轻那个瞬间的那种心理压力。但是你如果长期的这么否认,不敢面对现实,实际上不利于他心理的恢复。所以我觉得你像这些失去了亲人的这些父母亲,首先还是要慢慢的接受这个现实,接受现实以后,你就要重建自己的生活。第三,对重建自己的生活有很多办法,比如寻求一些社会知识系统的帮助,给一些亲人打电话,跟一些亲人聚会,找心理医生交谈;第三,如果你每天很痛苦,你接受现实了,你又找人求助了,你还是很痛苦,你每天是泪流满面,你没有办法工作,那么从心理学上来讲,有两个技巧也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就是要学会放松,每天上午放松半小时,下午放松半小时,怎么放松?放松有很多办法,我讲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做深呼吸,比如你缓缓把气吸进去,你在想,我现在已经吸满了空气,我现在心情已经非常平静,然后你又把你的呼吸慢慢的呼出来,我现在把我的痛苦、烦恼慢慢呼出来,全部吐掉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面,每天上午做半小时,下午做半小时,还是有利于你缓解这种焦虑,这个最简单的办法。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比如去工作、去休闲、去旅游,转移注意力。你看我们中国有一个很好的风俗习惯就是一个人死了以后,为什么要搞很多人到家里来敲锣打鼓,唱夜歌,就是让那个人没有时间来想这些痛苦的事,每天脑袋满的,让他渡过这几天最痛苦的时候,如果每天都能够放松,每天去做你认为感兴趣或者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你就没有时间来痛苦。因为你要真正忘记这个痛苦,最好的办法还是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当然随着时间的延长,你的痛苦会慢慢淡掉,有些东西不会忘记但会淡一些,你要想办法渡过这段时间,这些都是自己能够做的。如果自己这样做的还不行,每天放松了,我又每天很忙碌,甚至做不下去了,我那个工作没法做,我还是不行,找医生,我觉得中国人要善于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我们中国人是不太喜欢找心理医生,觉得一找心理医生就是精神病,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真的不是那么一回事,你找一个专业人员帮助,不管他水平怎么样,他总会对你有所帮助,至少他是一个正常的人,网上找一个网友聊天都会有好处,何况你找的是一个心理医生,总有一些专业知识,我觉得是有帮助。
   
    小婧:其实在这一次灾难当中心理方面的关注,不仅仅是对这些受灾的人,还有在现场救援的人,那些志愿者他们的心态也是需要自我保护的,那么您可以给他们一些好的建议吗?因为他们在现场,比如官兵们在废墟现场挖掘遇难者,那些遗体的时候,他们是受到很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的。在这个时候他们心理上也会有一些很大的反映,具体反映会有哪些?如何来自我保护?
   
    李凌江:我们一般来讲,这个灾难现场,实际上是有四类人我们要注意的,不光是你讲的现场救援人员。第一类是幸存者,就是这些从废墟里面被救出来的人,最厉害的亲历者,这个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第二类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就是现场的目击者,就是你亲临现场的人,包括救援人员,现场救援看到血、火、断手断脚,你想那种肯定是非常恐惧;第三类人就是跟这些人相关的亲人、朋友,其他的人;第四类就是像我们后方来救援的,包括我们做电视的,每天很辛苦,每天也是电视里面看到这些画面,也可能会留下创伤。那么当然,前面你说到这些救援人员,包括军队,包括我们非常可敬可爱的这些解放军,这些武警官兵,实际上他们也属于高危人群,对不对?就是目击者,那么这些人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注,这个问题说得非常好。第一,他们自己要注意他们自己的心理健康,平常在没有去现场以前,就要学一些这些心理救援、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他不光是理论上的,我觉得学了在脑袋里面,对他到现场去救援很有好处,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第二,现场救援还是要尽可能的注意休息,当然我们知道救援者没有休息,要尽可能休息,哪怕是站在这里五分钟就可以睡一觉,这个身体过分的疲劳容易导致心理反映也是一样的;第三,当然跟人的心理素质有关系,如果这个人他心理素质本来就有问题,就很难说,那就可能会出问题,如果心理素质好,就能够很好的面对这种现实。一个人到现场救援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面对,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地震已经发生了,我现在能做什么?我看到赵本山讲的一句话,我很感动,他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出钱”,这个很好,解放军战士就应该想,我现在既然到了现场,我能做的就是尽我的能力救每一个人,把这个作为一个工作来做,心里上就会好一些,而不要每天看到这些血与火的场景每天很悲伤、难过,这不解决问题,就是你要想,我现在能为他们做什么?要保持一种比较坚强的状态,那么我能做更多,要经常这样子提醒自己;第四,如果觉得自己出了问题,过分的疲劳,觉得自己情绪不稳定,觉得自己思维也很混乱,神经很恍惚,我觉得还是要下来,不要在那里搞,不但做不好事,可能还要别人来救你,这点也是很重要。
   
    小婧: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调节?
   
    李凌江:非常重要。
   
    小婧:刚才您讲的几个现象,但有些救援人员在现场因为忙碌,出现一些情况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不正常的。
   
    李凌江:如果心理素质不好,自己出现应激反应,自己出现这些画面在脑袋里面不断的闪现,注意力不集中,然后情绪变得不稳定,很容易悲伤,这个时候就已经出问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做一些休息或者做一些调整。
   
    小婧:身边的战友和身边的朋友都要关注一下这些的现象。
   
    李凌江:最重要的就是情绪反应,情绪反应超过正常人,不断的流泪,不断的控制不住,然后不断的闪现那些画面实际上已经受了影响。
   
    小婧:还要适当的休息。
   
    李凌江:这个很重要,只要有时间就要休息,只要有时间就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