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见明携《天眼》做客红网谈中国神秘主义文化

2008-12-26 17:07:45 [稿源:] [作者:] [编辑:]


    
    小婧:谢社长,您最欣赏、喜欢哪个人物?
   
    谢不周:从作品创作的角度,我比较喜欢刘铁这个人物。
   
    小婧:为什么?
   
    谢不周:我觉得刘铁的出现,在我们当代文学的这种官员形象或者是男性形象里面他有他的新意。第一他非常的质朴,他是一个来自山里的孩子,而且他很善良,他当官以后没做过对不起老百姓的事件,当然他犯过一次错误就是给领导去买头柱香,然后影响到自己的仕途。但是我觉得彭建明先生不是把他当做一个官员在写,把他当做身边的兄弟,就是一个老百姓,就是平常生活中见到的你我他,因为他的性格是很善良的,没有什么心计,在命运这个手的操作之下,在《天眼》的眼里面是很被动的人,并不是一定要抓住一个什么机遇,当上一个什么大官,仕途上有多么的骑云直上,所以这个人物能够切入到所有读者的心里面去,就像我自己一样,一个平常的人怎么在这样一种,就是刚刚见平先生和赖教授说到的这种生态,就是社会生态,现在大家都谈到生态,对社会生态有很多很多的评价。那么在当下这样一种社会生态里面,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怎么去生活?怎么去过好自己的日子?怎么去做一个好的人?其实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没有心机很质朴,然后被命运这只手推着走,但是他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就像所有的普通老百姓一样,在关键的时刻或者在生活最平常的时刻,他会显示自己道德的一种力量或者内心的强大,所以不像我们平常小说里面说到的官员一样,一定要用一种,我们所谓的手段、经营的方法去营造自己的一个成长道路,他是以自己本身的向上的选择,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又回到农村,回到自己热爱的家乡,出自自己内心的意愿为老百姓做事,他也得到了很好的收获。
   
    小婧:无心插柳柳成荫。
   
    谢不周:我觉得在见明先生充满变数的世界观写作下的小说里面,这个人物是一个普通人,但又不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有一种力量在里面。
   
    小婧:很多读者也很喜欢刘铁,在刘铁这个人物刻画上面,体现了周易的人生哲理。相由心生,相随心变,作为人物的创造者,您本身最喜欢哪个人物?
   
    彭见明:作为一个作家来讲,因为我写这个小说,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严谨的,每出现一个人物都要跟他定一个位置,而且不是很随便把他拿出来,每一个哪怕出现很少笔墨的,像何了凡的母亲,笔墨很少,但像这么一个女性,受尽千辛万苦,几十年见不到儿子的人,她那么好的心态,那样的面对人世、面对沧桑,而且还是一个高人。所以我写的这些人我觉得还是用了心,每个人都有一个定位,而且尽量做到有一点,对他的想法有一点新意吧,设置每一个人还动了一点脑筋,因为现在写作不容易,要对得起读者,因为读者现在的阅读量非常大,一些小孩的阅读水平都非常高,如果写得很马虎,很一般,很没有自己的创意、流俗,人家很难接受你。具体喜欢哪一个说不好,但是我每一个都动了脑筋,能不能使读者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小婧:相信每个人物都会有自己的粉丝,像您(谢社长)喜欢刘铁,您(赖教授)喜欢何氏父子,谈到这里大家对《天眼》这本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线上,我们看一下网友有什么问题问嘉宾的。
   
    网友小白:彭老师您好,最近拜读了《天眼》,一口气看完欲罢不能,但有些地方觉得您写得很含糊,比如究竟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福是祸,还有一些背景解释也不大详尽,请问是什么原因?您打算写《天眼》的续集吗?
   
    彭见明:有很多读者看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有一些人物的命运、人物的结局,这个过程是有意识忽略,大家看出来了,有一些很明白有一些很忽略,这是责任编辑的一个毛略,如果这本书非常好的话,我们可以速记,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写出来,因为这个东西我自己也尝试,可以写50万字,也可以写40万字,但是我写那么长,人家能不能读下去,读者是我的上帝,我要为他着想,因为现在好玩的事情太多了,大家都太忙了,我写这么长看几页丢掉了,我的心血也白费了,所以写了20多万字,埋下了很多伏笔。比如老和尚费觉,大智慧但是有大恶,但是有什么大恶,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也是投石问。如果大家觉得好看,还要看,我有可能写续集,我还留了一些东西,因为这也是文学一个很高的境界,就是含蓄,要留有余地,要有余地,吃饭也这样,审美也这样,不能一览无余,这不是好艺术,好的艺术是还有余地的、还有回味的,还想再吃,那么这个菜成功了,如果吃这道菜再也不想吃了,那么这个菜不是成功的,因为太好吃了。吃完了不吃了,从此不吃了,这不是很艺术。所以只能这么解释。
   
    小婧:其实也和何半音的名字一样。
   
    彭见明:半音也是中国一种哲学,人要求缺、求半,不能求满,满是不符合中国做人的最高的境界。这也是一种人生很高的境界,一个人如果时时记住自己要求半、求缺,你就很谨慎,你就知道怎么样重视,你就不张狂。
   
    小婧:从现在网友和读者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个续集写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问题。
   
    网友老地主:彭老师您好,您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了,20年前就看您的小说了。
   
    网友1612:这本书您写得顺利吗?您在每本书的创作中会有焦虑吗?您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

   
    小婧:这个后面的问题前面说了,您写这本书顺利吗?
   
    彭见明:我写书,中国一句古话,叫做学手艺,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现在写到我这个地步已经寸步难行的地步,越写越难,越写越怕,越写越没有把握,所以没有别的,只能用一种很认真的态度写每一部作品。尽管如此,自己也不满意,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文无止境,文无定义,所以写作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
   
    小婧:现在一些成熟的作家都会有这样一个苦恼,纯文学它的市场并不大,或者是纯艺术的并不一定是畅销的,那在这方面您有没有这样的苦恼?
   
    彭见明:作为一个作家,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作家首先是为自己的心灵写作,为读者写作,我很欣赏很羡慕畅销书作者,所有人做畅销书就没有畅销书了,肯定还要我们这些人来很用心的人慢慢写作的人才使他们更畅销,所以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