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奇官”罗崇敏21日作客红网嘉宾访谈

2011-04-20 11:02:06 [稿源:] [作者:] [编辑:]


    
    小婧:目前实现教育的公平也是全社会迫切的需求。而目前存在的事实,也是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做才能打破这个不平衡?改变这个不平衡呢?
   
    罗崇敏:教育公平包括起始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那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公平的问题,解决教育公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但教育公平既是一个历史过程,更是一个现实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存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特别是城乡之间的不公平,还有区域之间的不公平,还有性别之间的不公平,这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解决公平问题,刚才我讲了既是一个历史任务,也是一个现实的责任。我认为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政府要肩负起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责任。这是教育的起始公平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在城市配置教育资源的责任,教育投资要倾斜农村、倾斜贫困地区、倾斜西部。第二,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第三,在教育政策支持上,我们一定要注意教育薄弱环节的投入,注意教育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第四,要全面加强教育管理,通过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结果公平。从这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小婧:我们现在看看后台,已经有很多网友对访谈进行回馈。其中有一位网友也谈到了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
   
    网友1107:罗厅长您好,现在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根基,但目前偏偏确是最薄弱的一块,这个局面应该如何改变?
   
    罗崇敏:中国问题的问题解决关键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包括发展方面、改革方面。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然后社会各个方面也要来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教育投入方面,刚才我所说的硬件投入、硬件资源,还有软件,包括教师资源,我们都要倾斜在农村。特别是中央对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一定要进一步的加大。因为毕竟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文化的原因,由于人们观念的原因,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滞后,需要国家、需要政府对农村进行更多的投入。
   
    小婧:在教育这一块,您付出的努力和改革也是众所周知的。比如您推动的“三生”教育,还有初中的评价制度改革等教育改革,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关注。那么现在这些改革的推进情况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如何?
   
    罗崇敏:在云南这些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在教育改革方面系统推进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还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等等,比如我们推进了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就是初中生高中的考试制度改革,变一次性考试为过程考试,变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这样的改革我认为不管从现实从历史来看方向是正确的,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欢迎。刚才讲到“三生”教育,它是教育价值构建的一个新的基础,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建设教育价值,那么建设教育价值必须要找到使个人价值变为社会价值,使教育价值建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石,必须从每个人出发,从每一个受教育者、每一个教育者出发,这样我们就提出来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就是利用教育的力量,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认知和行为过程。那么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自然生命,什么是精神生命,从而来热爱生命、珍爱生命;通过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生存,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存,怎么来适应生存、挑战生存;通过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怎么来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当然这个幸福包括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国家的幸福、民族的幸福、人类的幸福,包括自然的幸福。那么这样的教育,我们已经搞了三年了,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各个阶段都实施教育,我们编写了十本教材,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教材,就是生命、生存、生活,这个教材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受到了老师、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我们这个教育是通过认知教育、体验教育、感悟教育来实现他的目标,也就是说通过“三生”教育的教材进课堂、进学校,使学生学习。当然这个学习不是一种灌输式的学习,是一种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然后搞很多实践基地,给受教育者生存的实践、生活的实践,包括生命的实践。比如给同学系一个很沉重的沙袋,让他感觉母亲怀孕的那种艰辛,孕育生命的那种爱心。当然,实践体系很广泛,搞了100项体验活动,然后通过认知、体验,最后来感悟,对生命、生存、生活一种自觉的感悟。然后又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使“三生”教育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三生”教育现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的充分肯定,现在应该说这项事业是富有生命力的事业,不但在国内受到了关注,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国不缺智慧,特别是教育智慧,但遗憾的是我们古代别说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智慧广为传播,那么现在我们要推进我们国家教育的国际化,要促进教育公平,我认为“三生”教育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智慧。


    
    小婧:“三生”教育是您主编的,这里还有一个《教育的智慧》、《教育的逻辑》是您在去年底出版的。这也是您出版的众多著作的一部分,您还有其他很多的著作,比如著名的《天鉴》对于我们也是非常熟悉的一本书。您曾经说您的时间是划成三个部分,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休息吃饭,三分之一是工作,三分之一就是学习。隔一段时间您就会出版引起读者注意和好评的书,我们想了解,作为一个官员来说,这样的成绩和出书量让人非常好奇,您是怎么具体安排时间的?
   
    罗崇敏:刚才我说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生活是没有明显的界限。实际上你工作也是学习,学习也是工作,我曾经说过要把学习作为领导干部履职的第一要务。所以学习和创作对我来讲,是一种兴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我的生活比较单调,我的生活方式也比较简单,就像你刚才说的三段,因为是一种兴趣,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形成一个习惯,善于思考、研究和发现一些问题。所以我有一个信念,我追求的不是别人所未见的,不是追求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我追求的是别人已见而未思未行的东西,看大家都看得到,可能人们不会注意去思考,也不注意去实践,转过来我好像有那么一个兴趣和爱好。所以我很简单,吃饭的时候,我吃过桥米线的时候就萌发了创作,我看过桥米线里面有20多种,有的10多种原料形成一碗过桥米线,那么我就想起来,并非一碗来撑平天下,就是你看到这一碗过桥米线,你会看到这碗过桥米线里面装着世界的事情,装着人生的辛酸苦辣,装着国家的兴盛和衰败。所以我就构思了一个电视剧本《天下一碗》,然后把电视剧本又改编成小说《天下一碗》。比如在马桶上坐着,有时候会思考起一个问题,当时因为我生病做了一个小手术,我坐在马桶上,我就想起了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病痛,那么怎么来消除病痛?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写了三个小短文。比如我到云南迪庆参加省委的工作座谈会,我到那看了就萌发我要写《现代农业乱纲》,我在那一边工作就把写完了初稿。另外我到风景区,包括湖南的橘子洲头,还有四川的风景区,那时候是九十年代初,我看到旅游业在发展,然后就萌发一个念头,就写了《中国现代旅游概论》,当时我记得这个书发行量比较大。原来全国就是一本书,是南开大学李天严写的,当时我一看那个普及性不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个时候还是很难的,我就写了一本《中国现代旅游概论》。我要说的就是,学习和创作是我的兴趣爱好,这种兴趣爱好和我的事业、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