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奇官”罗崇敏21日作客红网嘉宾访谈

2011-04-20 11:02:06 [稿源:] [作者:] [编辑:]

    进入访谈实录》》》》》

    
  访谈时间:2011年4月21日9:45
  
  访谈嘉宾: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访谈嘉宾: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红网长沙4月20日讯(记者 谢伦丁 实习生 何宏丽)云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括官场,也包容了诸多媒体眼中的“奇官”,比如富有个性、现任云南红河宣传部长的伍皓。
  
  事实上,早在伍皓之前好多年,云南土生土长的罗崇敏就在红河尝试了诸多在今天看来仍让人瞠目结舌的大尺度改革。
  
  比如,2002年上任红河州委书记后,他在没向上级汇报的情况下推行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乡镇长直选,尝试破除城乡户籍二元制,试行理想主义的城乡迁徙自由。下乡调研发现村民卫生落后,他下令给每个农民发牙刷、香皂、毛巾;顶着“乱摊派”的骂名,他硬是向全州各部门分摊建村卫生所、村厕所的任务,还在《红河日报》头版开辟曝光栏,曝光卫生改革推行不力的官员名单。在封闭的弥勒县,他让公立医院变成了弥勒县有限责任医院,传媒体制也进行了改革……
  
  2007年后,担任云南教育厅厅长的罗崇敏,又开始向教育体系“动刀”,他宣布教育厅55岁以上处级干部全部卸任,全厅处级、副处级干部公开竞聘,云南省10个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位向社会公开选拔……
  
  罗崇敏的成长,走的也并非寻常路:他曾在农村下乡知青、代过课、做过赤脚医生,到工厂做化工、钳工、宣传员,在中学做炊事员、售货员、缮写员。30岁念初中、38岁才当上副科长、年近50方成为正厅级的“一方诸侯”。
  
  与每个敢于挑战尺度的中国官员一样,罗崇敏同样饱受热议。而在媒体眼中,他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官员,一个没有可复制性的官员。是什么力量让罗崇敏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地坚持走改革路直到今天?他的实践能给变革期的中国提供些什么?
  
  21日上午9:45,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走进红网访谈室,讲述他的为官之道,更就他关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与红网网友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