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去哪儿》石门篇 县委书记董岚下乡访“跑腿”
(温馨提示:如遇视频播放不畅,请在播放器右侧选择流畅模式。)
(石门县委书记董岚[左]在邵福寺村村部查看便民服务受理情况。)
(董岚赶到夹山镇中学时,县政务中心的流动服务点正上门为该校200多名应届初中毕业生集中办理身份证。)
(格言传家是夹山镇自古的传统,董岚仔细查看了解“夹山治家格言”。)
(看过融入治家格言的土家摆手舞,董岚兴趣很大,和群众聊起来。)
(董岚在官渡小学参加了一场治家格言的主题班会。)
红网早前报道:书记去哪儿——新化篇
书记去哪儿——通道篇
书记去哪儿——赫山篇
书记去哪儿——城步篇
书记去哪儿——新宁篇
书记去哪儿——新田篇
红网记者 曾小颖 常德报道
4月23日一大早,带着一辆便民服务车,石门县委书记董岚奔波在去夹山镇的路上。
抽出整块时间走村串户,检查村干部如何为群众“跑腿”,看看村民怎么“自治”环境卫生,再听听乡间传唱的治家格言,董岚认为,这样的“田野调查”,也是县委书记该做的大事。
这些看似小事,合起来就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大课题。干部跑腿将便民服务“沉下去”,再把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起来”,董岚认为,一升一降配合,才能更好地拉近党委政府与群众间的距离,真正践行群众路线。
数据能在材料上找到,制度可以在办公室里设计,但真抓落实就得蹲在田间地头。大家在跑(跑腿办证),董岚说,我也得跑。
便民入户:办事有干部“跑腿”
车子驶入夹山镇的邵福寺村,村里的党支部就是便民服务室,董岚和等候办证的村民聊了起来。这天恰逢集中办理日,来办证的村民不少。
石门是个山区县,交通不便,长期来群众一直为办事难而抱怨。也正因如此,为群众“跑腿”的便民服务在石门由来已久,“背包书记”郑家贤、“草鞋警察”田建平、“草帽代表”陈建教等一批干部常年为群众代办证件、代领补贴、排忧解难。今年3月以来,石门将干部“跑腿”的便民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这次董岚下乡的主要目的,就是看这套机制是否能带出千百个“背包书记”。
正在填代办单的农妇赵桂兰告诉董岚,自己在办砍伐证,一周后就能领到证,村干部还会直接送到家里去。咱们叫“村民动嘴,干部跑腿”,村支书易先春补充说,对老弱病残还提供上门服务。
看到来办分户的村民刘祖山手里拿着一本夹山镇便民服务指南,董岚又问了起来,“这个指南会不会厚了点,要不要改进?”刘祖山说便民手册在村里人手一份,代办事项写得很详细,还有全部干部的电话号码,“想办啥事一查就明白了”。
“听说过北界村的‘背包书记’郑家贤吗?”问完村民,董岚又考起了村里的代办员。见大家点头说知道,董岚提出想看看大家背包里都装了啥。
村妇女主任汪金枝是今天值班的代办员,她的背包沉甸甸。包里除了代办资料和证件,还有一本封面都磨掉了的厚笔记本,上面记满了邵福寺村全村老小的联系方式与基本情况,相当于把全村人的档案装在了包里。这包真重,董岚评价,里面装满了老百姓的信任。
说话间,另一名代办员王宜勇正要出门,为一名老人送去刚办好的特殊门诊证。董岚说,代办员们为便民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服务上门:便民网络“无缝覆盖”
在石门,“跑腿”并不只是村干部替村民“跑下山”,各职能部门还会主动“跑上门”流动办证。董岚赶到夹山镇中学时,县政务中心的流动服务点正上门为该校200多名应届初中毕业生集中办理身份证。
办身份证必须本人到场,可毕业班学习任务又很紧。夹山镇中学校长向满堂告诉董岚,原来学生们要到县政务中心照相办证,往返一整天。现在校内采集、统一办证,“最多耽误一节课”。
除了为学生集中办证,流动办证还会为出行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入户采集信息,办好证再送到家中。正在办证的户籍警告诉董岚,这一趟来夹山镇还有十多户高龄老人家要跑。
更明显的改进应该是结婚证,不能代办,而流动办理又难集中成批。以前一对西北山区的新人办结婚证要去县城,来回两天,车费食宿至少要花五百来元。如今可去壶瓶山等镇的便民服务点定点办理,路程缩短为一小时。
如今,石门县的便民服务网络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无缝覆盖”。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80项政府职能,分别有干部驻村、村乡代办、预约、流动、定点的便捷通道。县里把这套体系建设叫做“385工程”,董岚说,但感觉还是村民口中那句“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最生动。
见到有人来访问,等候办证的学生们很兴奋,叽叽喳喳起来。为了不影响办证流程,董岚离开教室,与在外排队的学生们聊了起来。见到队伍中初三男生小贺比周围同学都矮些,董岚问起了他的生活。这名小男生憋了好一会,才说出自己的妈妈9岁时出走了,他想找一个新妈妈。
董岚沉默了好一会,为即将拍照办证的小贺整理起衣领。“你要做一个好孩子”,临走前董岚抱抱小贺,说希望下次再见时,你长得比其他人都高。
离开学校的路上,董岚忍不住哭了。这位县委书记其实也是留守儿童的母亲,她15岁的女儿在城里读高一。
女性从政很难带着家人赴任,董岚工作又忙,想女儿时只能打电话。现在女儿已经知道反过来安慰妈妈,这让董岚欣慰又心酸,她觉得该把工作干得更好些,才对得住家人的支持。
美丽乡村靠“自治”
车行驶在夹山镇内,眼见一路干净整洁,路边墙脚都不见半点垃圾。不少商铺农户门前,贴着“清洁”、“最清洁”的纸条。
路边的爱卫标语也比别处严厉,“乱扔一次垃圾,扫地一个小时”。这靠政府“铁腕”吗?其实夹山镇的清洁卫生不靠镇长靠会长,全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环境卫生管理协会来负责。
收钱(卫生费)、评比、处罚,这些连政府都很难摆平的麻烦事,在夹山镇却靠“民管民”的环卫协会做到了。
“民管民”不靠声音高、拳头(措施)大,在阳坪社区,环卫管理协会会长夏为民解释,全靠邻里督促与“自发自觉”。每月卫生一月评比一次,不整洁的门前真会被贴上“不清洁”。为了不被邻居们称作“不清洁户”,这里一家比一家勤快,都把门前环境收拾得干净整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性居民说,自己曾因乱丢垃圾被罚过,当时也不服,怕邻居说闲话才认罚扫地。可后来看到周边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他当起了义务维护员,遇上有人乱丢,就会上前劝止。
现在阳坪社区,街面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环境让人看着就舒心。尽管路还是那几条路,房子也还是那些房子,也没有新建花坛绿道。可不论本地人还是外来客,都说夹山越变越漂亮了。
小小的民间协会能为“美丽乡村”出大力,这让董岚很是赞赏。“美丽乡村”并不等同于大兴土木,在她看来,群众能自发参与乡村治理,把协会组织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才能建好“美丽乡村”。
“格言治家”传家风
目前,夹山镇的民间协会组织有十个,格言治家理事会就是其中之一,被一些群众称作是镇上的民间“文明办”。
这个“文明办”办得颇有特色,格言传家是夹山镇自古的传统,原来多由家中老人向后辈口传面授。2011年起,夹山镇的老人们发起了格言治家理事会,想纠正一些不良风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老人们在民间搜集近万条格言,精编成八百来自字的《夹山镇格言治家》,印刷2万多份,送到了夹山镇的每家每户。
“传家二字耕与读,败家二字盗与奸,破家二字毒与赌,守家二字俭与勤……”,现在夹山镇上,不论男老少,都能把夹山治家格言背上几句。
协会理事长夏德松介绍,在夹山镇,治家格言走进了党员生活会、编进了学校的乡土教材中,当地党员、干部、群众还自编自演,将治家格言编成了双簧、小品、对鼓、三句半等民间曲艺。新人婚嫁、老人做寿也要送上一幅格言治家牌匾作为礼物。
看过融入治家格言的土家摆手舞,还在官渡小学参加了一场治家格言的主题班会,董岚的兴趣更大了。
能不能让治家格言再精简些、“个性”点,董岚也提出建议,譬如能让老百姓选出一句最适合自家的作家训,或者针对更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刹住乡里赈酒(办酒收礼)的风气。
董岚的建议当晚就得到了印证。在双龙村辛宗辉老人85岁大寿上,董岚感受到了格言治家影响下,农家寿宴的风气变迁。
石门的乡间本来人情很重,赈酒成风,不光升学建房、红白喜事要大操大办,就连买了头牛都可以赈酒收礼。
辛宗辉家在双龙村算是体面人家,三个儿子都孝顺有出息,大儿子还是大学教授,二儿子做建材生意。若按赈酒的规矩,辛老汉做个85岁(生日),少不得摆上十来桌,还能大大收笔礼。
在格言治家影响下,辛老汉的寿筵按着“更大的规矩”办了。虽然吃喝只准备了简单的生日蛋糕和一餐便饭,但请来了不少村里的亲友观礼,以示庄重。二儿子辛业华在门前张贴了大红寿联,为二老奉上一碗长寿鸡蛋,送上长寿红包。向儿子儿媳嘱咐家风后,辛老汉则向儿子回赠以《夹山治家格言》牌匾。
辛业华说,自家家风以“孝”为重。他郑重地接过父亲赠与的牌匾,挂在了饭厅,说以后吃饭时一抬头就能看到,更能领悟“百行孝为先”的道理。
夜色渐深,董岚还在辛老汉家中分享生日蛋糕,与乡亲们畅聊。已是月上中天,乡风、民约、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个暖烘烘的话题还在书记与村民间流淌。
记者手记:“董老师”打分
董岚是法学博士,从政前曾当过两所大学的老师,谈吐间带着浓郁的学者气息。
便民服务,村民自治,这些都是董岚的大课题。一天跟下来,记者想请“董老师”为大课题在夹山镇的落实状况打个分。
其实这一工作的推进,董岚坦承,也部分源于一项很差的打分。她不怕自曝“家丑”:去年在湖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民意调查中,群众办事方便程度一项,石门县在全省123个县市区中排名100多位。
这次看便民服务,尤其是村一级,我得给95分,比想象中更好。董岚很坦率地说下去,但乡一级也许是我看得还不够全,总觉得比最好的乡镇还有差距,那就给85吧。
至于村民自我治理的积极性,今天大家都看到了,不需要我来给分。董岚补充说,更希望能听到这些村民给自己的打分。
- 《书记去哪儿》双牌篇 苏小康进山寻“路”(2014-08-28)
- 《书记去哪儿》衡阳石鼓篇 陈竞的“里子工程”(2014-08-21)
- 《书记去哪儿》桃源篇 龚德汉为堤垸开“药方”(2014-08-14)
- 《书记去哪儿》桃江篇 谭建华灾后“搭把手”(2014-08-07)
- 《书记去哪儿》常宁篇 何录春下乡“搜问题”(20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