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人不吃草啊”:听袁隆平谈“水稻的那些事儿”
1.“可惜人不吃草啊”
讲个小故事给你听。当时,很多专家认为水稻没有杂种优势,我就做了个实验,水稻杂交稻与常规稻对照,种在田面,种了几分地呢,杂交稻长得很好,常规稻只有七八寸高,那个杂交稻就有一尺多高,再一个呢,分裂分支啊,常规稻只有四五个分支,它有七八个分支,还长得非常旺盛,当时,农科院那时在1972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军管时期,那个时候叫黔阳军分区,政委在这儿主持工作,李政委,看到我们的杂交稻长的很旺盛啊,很高兴,他就把省领导也找来看,大家对这个杂交稻抱有很大的期望,结果在收获的时候,不尽人意,稻草你这个对照增产的(多到)近70%,稻谷还略有减产,于是人家就讲风凉话,“可惜人不吃草啊,人要吃草话,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开会研究到底支不支持杂交稻,这个我的助手当时就吹牛皮,叫“三超”杂交稻,现在超呢,一样都没有超,后来我就认真的讲了一下,回答大家探讨的问题,我说“从表面上看我这个实验室失败的,稻草多,稻谷减产,但本质上我是成功的,为什么呢,我说现在真正的焦点是水稻有没有杂种优势,我这个实验证明了水稻有杂种优势,至于这个优势是表现在稻谷或是稻草上那是技术问题,我们经验不足,培土不当,我可以把这个优势改变技术,改变培土,可以把这个优势发挥到稻谷上”,这时,那李政委他们讲,老袁讲的是对的,要技术支持,是吧,失败里面也“提炼出心得”。
2.天然杂交稻的启发
我们选种啊,一般要在田里面选优良品种,我发现一株特别优良的水稻,在农民田里面,这个,叫做“鹤立鸡群”啊,穗子很大,植物粒很饱满,我好高兴,把它收起来第二年种上去好好的管,结果呢,我种了一千多株了,没有一株像它老子那么好,是分离的,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我大失所望,在这失望的时候,我突然来了灵感,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怎么会有分离呢,后来我就灵感来了,发现它是一个天然的杂交稻,从此我就萌发了这么一个思想,要研究杂交稻。就是天然杂交稻给我的启发,这是61年。
3. 寄语年轻人
第一个,你研究的方向对不对,大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就像驾船,本来向东走,走错了方向向南走 就到不了彼岸。 第二个,我有这么一个体会,当时有这么个体会,搞科研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挫折,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科研,搞一百次实验有那么一两次成功就了不起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失败,这个信心鼓舞我。
打好基础,两个基础,一个知识基础,一个身体基础,把身体锻炼好,把知识学好,为做大事做好事打下基础。
1952年,袁隆平老师志愿到了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湘西安江农校当了一名中专教师,当时他22岁,只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普通教师,“十年磨一剑”,到1964年他立志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从此,这位平凡的教师将人生的理想融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不断奋斗着,坚持着。
谈到对当今的年轻人该如何立志干事业时,他提到了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