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丁小赞:让残缺的生命美如画

00:00
00:00

微信图片_20240509150336_副本.jpg

作画中的丁小赞。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放明 通讯员 钟思安 杨密 湘潭报道

握笔的左手,微微颤抖。

当笔尖触碰宣纸,那一丝颤抖立刻消失,变得稳健而有力……不一会,一幅“鱼悦兰草”跃然纸上。

作画的是丁小赞,湘潭县茶恩寺镇的一位残疾人画家。这位自幼喜爱书画,并有着20多年“北漂”经历的乡村画家,在市、县残联组织的帮助下办起了“丁小赞艺术工作室”,他要把老师们无偿教给他的知识传递给别人,将残疾人艺术事业做大做强。

在今年5月17日即将启动的湘潭市首届残疾人文创作品公益拍卖活动中,丁小赞提供了4幅国画作品,希望能为残疾人文化事业尽一份力。

4月29日下午,丁小赞在他的工作室,用那并不清晰的表达,讲述了他残缺生命中的那一幅美丽“画卷”。

微信图片_20240509170107_副本.jpg

丁小赞公益拍卖作品《跃龙门》。

因热爱而执着

先将右腿高高抬起,并向内侧弯曲,然后落地;右手则异样扭曲着,努力控制着身体的平衡……每一次行走,对于丁小赞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丁小赞两岁半以前,在家人眼中是个异常聪明的孩子,9个月便学会了走路。然而,一场高烧让他从此无法自由控制自己的身体,就连说话也变得有些费力。

到了入学年龄,他只能靠父母背着上下学。听到同学和邻居们议论他走路时的奇怪模样时,自卑的丁小赞不敢和别人多说一句话,学习成绩也一直徘徊不前。所幸的是,这个时候他爱上了画画。

父亲丁锡光是个皮影戏艺人,从艺已有50多年。受其影响,丁小赞从小对画画有着特别的兴趣,当听到父亲跟别人讨论齐白石“滴墨成画”的故事时,非常羡慕。于是,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普通的颜色调配,从构思到成作,他一点一点地琢磨着、学习着。

由于右手反展而不能执笔,他不得不用左手颤抖作画。他废寝忘食地反复习练,逐渐熟悉左手下笔的感觉,单是练习画线条就不知涂黑了多少纸张。由于身体平衡的缘故,长时间站着练画使得丁小赞全身颤抖,即使冬天也常汗如雨下。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知道在汗水绘就的一幅幅作品里,倾注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微信图片_20240509171025_副本.jpg

丁小赞公益拍卖作品《畅游天下》。

为梦想而“北漂”

看到儿子学习画画的种种辛苦,父亲丁锡光曾经想让儿子放弃,希望他能在家里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过稳当日子。

然而已经深深迷上画画的丁小赞怎么也不愿放弃。中学毕业后,在姐姐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选择到湖南省特教中专学习工艺美术专业。

2000年毕业后,丁小赞毅然选择了随姐姐“北漂”,他觉得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然而,现实并没有他最初想象得那么美好。

刚到北京的丁小赞毫无方向,每天背着画板到街头巷尾写生。直到有一天,遇到漫画名家刘凤山,才正式走上拜师学艺的道路。“当时刘老师住我们楼下,看到我每天背着画板进出,他就主动问我愿不愿意学漫画。”回忆起这一次拜师的经历,丁小赞说,当时他差点就因为执意想学国画而拒绝了刘凤山的好意,幸亏家人及时提醒,他才“勉强”接受。

在刘凤山的帮助下,丁小赞学习了4年的漫画。在这个过程中,他先后加入了北京老年书画联谊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书画会,并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著名残疾人书画家刘京生。

2008年9月,在刘京生及多位老师的帮助下,丁小赞在北京开办了“促和谐迎残奥个人画展”,内容涵盖射箭、打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展出的17幅作品,诠释着他对体育、对残奥会的理解,得到了前来参观的运动员一致好评。

111111.jpg

丁小赞公益拍卖作品《明月》。

为感恩而开拓

如今,执着于书画世界的丁小赞,不仅擅长国画、漫画,油画水平也颇受大家认同。

2011年4月,丁小赞的作品《连年有鱼》《水晶宫》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清华大学百年树人主题文化活动名家艺术作品展上展出;同年8月,他的作品《畅游》被选进了《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集》;2016年,丁小赞评为“大爱中国书画家志愿者联盟”爰心大使,同年被北京怀柔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聘为名誉顾问。

2017年,丁小赞被中国残联新促会仁美书画院推荐进入荣宝斋画院刘曦林工作室进修,2018年再次被推荐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进修;2019年,丁小赞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许多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被多家机构收藏……

作为中国残联新促进会仁美书画院画家,也是中国白石书画院院士,他惊讶于乡间寻常物在齐白石笔下又重新“活”了起来,他说,这是他向往的丹青世界,并要为之努力奋斗。

“我离一名真正的画家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不管有多难,我都不会放弃。我相信别人能够用右手做到的,我用左手同样能够做到!”虽然取得过一些成绩,但丁小赞明白,自己的路还有很长。

2023年,丁小赞被评为“湘潭市自强模范”。他说,他要助力家乡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成为各大城市共建残疾人艺术事业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