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做客红网谈“走向世界”

2008-12-17 10:24:13 [稿源:] [作者:] [编辑:]


  
  小婧:您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套书?
  
  钟叔河:不仅仅是这套书,但是这是首先要做的一套书,所以我来了就在做这套书,最早的一本大概是80年左右就开始付印了,就是李圭的《环游地球新录》这套书,这套书是记载了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人的自述。我说的范围是什么?必须是第一批走到外部世界去了的人,一定是要亲见亲闻,不是道听途说,不是收集资料,没有去的人也有很多真正走向世界的,比如说魏源、林则徐,他们都没有走到西方,对吧?他们都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他们历史的地位还超过我们很多作者,但是这里面也有第一流的作者和他们一样的,好比容闳、梁启超、康有为。但是我所收集的,定位为必须是亲自走到外部世界去,自己写下的真实的记录。中国人走向世界,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从东方到西方》,为了要搞一个这个名字,我本来还带了两本书,今天丢在汽车上了,这个书一本是法文,一个是中国外文局出的英文译本,为了推向外面有一个英文名字,这个书的英文名字,我请萧乾、杨宪益、钱钟书三位先生每个人拟了一个,最后他们拟出来之后,这是杨宪益先生拟的,他没有直接翻译“走向世界”,而是《从东方到西方》,他们两个萧乾和钱钟书都认为他的名字最好。应该说中国人从东方走向西方这个起步,比西方人走向东方晚了一千年,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大家都知道马可波罗,我们知道利玛窦,对吗?而且在东汉末年,就有罗马帝国者曾经派人到中国,我们中国上都有记载的。
  
  小婧:他们很早就从西方到东方了?
  
  钟叔河:对。而且还有四大东方游记,当然那里面还是有很多真实记叙,也不可避免带有历史的痕迹,也搀杂了很多神话传说的东西。但不管怎么样,西方人向外去探索外部世界,并且记录外部的东西比中国人去探索世界要早一千年,所以中国起步是很晚的,这些人的作者,我们现在去看他,尤其是年轻读者也许有些注意,但是他们所记载的东西都已经是近代文明的东西,比如他们记载了火车、轮船、电话,记载了电报,中国人就是这一批人最早在接受这些东西,照相机都是他们的,这些东西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因为他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他所看到的这些新的东西,对于他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不等于这些作者,每个人当时都有这个机会到国外去,去做这些记录,但是思想和认识水平也是不一致的,并不一定都是当时的先进分子。比如里面有一个人叫刘锡鸿,他是完全站在排斥这些东西的立场,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认为这些记载都有价值,因为都是真实的反映一个古老的民族的最早的人民,最早走向外部世界的真实的反映,这些反映对于今天的人走向世界是同样存在的。
  
  小婧:从一定程度上说,可以说这套书也是非常实用的书?
  
  钟叔河:因为真实记载,这个东西对我们有现实意义。这一次岳麓书社决定重印这套书我很高兴,我写了一个前言,奉荣梅女士也曾拿到报纸上发表了,我第一件事情,使我下定决心建议岳麓书社重印这个书,我讲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因为我在《新京报》上看到一个人,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叫做陆建德,新京报在2005年,记得不太准确。
  
  奉荣梅:2006。
  
  钟叔河:2006年元旦,它(新京报)请了100位专家学者,让他谈2005年他所看到的最有印象深刻的一部新书,这位陆建德先生,他说不是谈新书,我谈一部20年前出版的书,但是我去年才看到,所以对于我来讲是一部新书,就是《走向世界丛书》,他看张德彝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写在伦敦,那时候是马车,没有小汽车,在伦敦有一个驾马车的人打马,打得太惨了,那个人犯了法,被拘留,他记载这件事情,张德彝记载这件事情,这是150年前的人了,他看到,记载在他的书里面,陆建德在2004年又在他写这个书之后100多年,他又发生感慨,为什么发生感慨呢?因为当时张德彝注意到这一点,他就说这个社会,这个现代的社会还是文明的社会,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太了解,认为外国是很野蛮的人,但对于牛马这样的东西,却觉得驭使牛马不能过度,没有必要去虐待动物,虐待动物是不好的,有法律制裁,这样一个社会还是有可取的地区。而陆建德看到这一点,他认为对他有很深的触动,这一点在我们现在来看,他就说还有很深的感动人心的力量。所以,我就很有感触,我当时并不认识这位陆建德先生,这个报纸长沙我们也看不到新京报,新京报在长沙不发行也定不到,是在北京的朋友把那篇报纸寄给我,我觉得这本书现在还有人注意它、还在读它,并且把它作为有价值的一部新书来推荐,那么我觉得作为出版社,作为笔者还是有必要提供,因为陆建德看到20年前的版本,很多读者没有机会看到20年前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