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做客红网谈“走向世界”

2008-12-17 10:24:13 [稿源:] [作者:] [编辑:]


  
  小婧:我还想问一下钟老对《走向世界丛书》这个再版,您对岳麓书社出版的这套满意吗?
  
  钟叔河:很满意,我纠正不是主编,第一次印是主编,这一次就是钟叔河编。所谓主编是有一些人编,一个人为主,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到后来慢慢变样了,变成有一些人搞一套书,搞一个有名的人挂一个主编,我不太喜欢那种模式,反正这个书是我自己找书,自己找材料,自己做工作,自己加工自己编的,当然原来参加的责任编辑有一些,出版社有人发稿,这是我编的。编的这个书,我认为为什么编这个书呢?为什么我建议编曾国藩,后来也花很大的力量编周作人,其实不编书自己也可以写点书,但是我认为有些资料是我们无法写的,比如第一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经历和他的感受,当然我们可以写,我也写了一本书,每种书都写了一些导言,把导言合起来就是一本书,但是我们无法代替他的观察写得那么细,所以编辑工作的意义就在这里,就是说他不是简单的拿那个书来印,首先要选择,另外这些书原来有的叫做游记,有的叫做日记,有的是另外的一本书,从中收集一部分出来,这叫做编辑,编辑起来按照专题、这个内容把它组织在一起,这就是做编辑工作。假如说拿了来去发稿,那是一种技术工作,叫做案头编辑工作,是加工性,这也很重要,但不带有很多创造性了。这种编辑工作,我认为是出版编辑工作的重要的主体。以前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请的编辑,都是自己编书的,比如编教科书,编什么其他书,好像茅盾就编中国寓言,原来并没有寓言,都散在古书里面,中国寓言就是他编的,就是出版社请他来当编辑,做这样的事情。至于拿着现成的书稿发稿,把字号确定一下,版式确定一下也很专门,要做好也不容易,但毕竟是第二个层次的分工,所以我说这个书,不是我主编,这两本书是钟叔河编。
  
  奉荣梅:钟老他就是这样,自己什么都亲历亲为,所以他得到了出版界最高的奖励“韬奋奖”。是什么时候?
  
  曾德明:第一届吧?
  
  钟叔河:不是第一届,是湖南的第一届,好像是第三、四届了。
  
  奉荣梅:现在我们也是做编辑,我们确实很佩服他,几百多万字到后来的周作人丛书都是自己编,我们看他的集子,他的书从编辑家、出版家来讲,都有自己的设计。
  
  钟叔河:设计封面的能力我没有,但是我有一点选择性,但是版式很注意,版式就是书的文字怎么排,希望排得自己喜欢点,也达不到什么水平,毕竟不是学美术,没有这方面的水平,只是重视这个事情。
  
  小婧:钟老可以说在出版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级的人物,著名的出版家,也是知名的历史学家。这一套《走向世界丛书》出版之后,我们现在可以预测到在读者中的影响。回到二十多年前,当时这套书出版的时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您还专门为这套丛书写了一个序,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钱钟书先生特意找到您主动要给您写序。
  
  钟叔河:这个要说明,杨绛(钱钟书先生的夫人)跟我去世的老伴有长期的通信的关系,杨绛先生今年98岁,早几天我又收到她的一封信。她的话,她说钱钟书,她叫钟书,平生主动为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也。这是她的话。我原来也不知道,我是他为人写序的唯一一个人。这个事是这样的,是因为原来钱钟书先生,我也不认识他,以前有位女同志、女同胞叫董秀玉,后来当了三联书店的一把手总经理,香港三联的头头,现在退休了,她原来是《读书》杂志,他和沈昌文编《读书》杂志的时候,83年、84年,我有一次到北京去,首先我说明一点,我这个人很怕旅行,北京我都只去过三四次,现在张家界都没去过,我不是没机会去,有很多机会去,怕坐车,指定我去开会我才去的,而且到了读书杂志,董秀玉跟我说,钱钟书跟杨绛、董秀玉的个人关系都很好,经常也跟读书杂志写一些文章,钱先生说湖南有套《走向世界丛书》,编那个书的那个人到北京来了,我希望跟他见见面,他说你有兴趣去没?我说有兴趣去,董秀玉陪着我坐公共汽车,那时候是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还只有一辆车,还轮不到她,她只是编辑室主任,所以坐公共汽车到了钱钟书先生家里,谈了很久,也没有谈写序的事,那一次,而且我晕车,走了之后,我连我的地址都没有留给钱先生,钱先生就写了信给我,我放了几本《走向世界丛书》的薄本子放在他那里,我让他给我提一些意见,尤其是外文方面,因为古人记外国的名都是用汉字记音,郭嵩焘是湘阴人,就按湘阴音记,黄宗宪是广东人,就按广东音记,不标准化的,要想这是一个什么人,是个什么地名,是吧?还原为英文很难,肯定有错误,就请他看,他的确提了好几条意见都是纠正我的错误的,信是寄给董秀玉,然后董秀玉转给我,他说给你添麻烦了,但是是你咎由自取,是你带他来的,后来叔河同志走得匆忙没有留下地址,这是钱先生给我的第一封信,后来就在通信,通信的时候提出来,你写的导言有意义,最好抽出来印一本,那时候还只出几种也无法印,就是这一本,也不是这一本,中华出的一本叫做《走向世界》这本的序,这是你个人的著作,我当然愿意,一个是也愿意,另外对这个书也有好处。于是,后来来讲,到原来出这个书的速度大概是一个月一种,这是36种,不是十本,而是36种,奉荣梅这个报纸上登了36种书的书目,每个书里面都写了导言,导言少的至少是12000字,最长的是35000字,大概一个月一种,所以还是很忙的,那个时候年纪比较轻,落实政策那年49岁,工作的时候是50出头,写了有几十篇的时候,董秀玉就要拿着出,所以钱钟书就写了序,钱钟书并没有跟我说我给你写序,并不是这样的,是他向董秀玉说我来写一篇序,大家鼓吹一下这个书,共商大业,这本书在中华印的,没有在三联,但是钱先生序印在那本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