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大业(3):老茶人与新茶人

2018-01-18 20:43:32 [稿源:湖南卫视] [作者:] [编辑:蒋雯婷]

  黑茶大业(3):老茶人与新茶人

  【摄像】李银 【编辑】郑晓 【记者】郑晓

  安化是先有茶再有县,虽说产黑茶的历史有上千年,但长期主要为全国茶商提供原材料黑毛茶和手工成品茶。直到1939年,民族危难当头,彭先泽奉命开建茶厂,用机器压制出第一块本地砖茶,开启了安化现代黑茶的征途。近百年,黑茶在市场大潮中沉浮,但一代代茶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当好守护人和传承人。

  资江岸边,深冬天里寒气逼人。但72岁的谌小丰,干劲不减当年。时隔28年,他的这家老茶厂,又重新飘出蒸制茶叶的香气。

  晋丰厚茶行第六代传承人 谌小丰:你们手都抓住那个轮 来 飞起来一个看看

  晋丰厚茶行第六代传承人 谌小丰:40岁以上才看到过 40岁以下没有看到过

  这种半机械化的机压砖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如今早被全自动生产线所替代。谌小丰是百年茶号晋丰厚的第六代传承人。三十多年前,他就是靠这套设备制作“边销茶”,成为安化全县第一个“万元户”。2018新年伊始,他希望把老厂房改造成博物馆,用来展示黑茶加工的传统工艺。

  晋丰厚茶行第六代传承人 谌小丰:要是按照传统的工艺加工 它有种特殊香味 所以我们对这个茶有特殊感情

  晋丰厚茶号,创办于清嘉庆年间。当时的安化,云集了来自陕、甘、晋等地的茶号、茶庄300多家。这些大茶商货通天下,使得安化黑茶闻名于世。晋丰厚就是最大的晋商茶号之一。在谌家老宅,至今还保留着晋商与安化黑茶,这段共生共荣的缘分印记。

  晋丰厚茶行第六代传承人 谌小丰:我们这个雕刻都是按照晋商的窗花雕刻的 那里面有那个杨家将 他们山西人喜欢雕这些东西。

  复活百年老茶号,谌小丰做的还是传统的千两茶,但走的是一条新路子。这批去年四月份踩制的千两茶,上个月才开售,比人家的千两茶,晚了近半年时间上市。

  晋丰厚茶行第六代传承人 谌小丰:这个花很好看啊 你看这黄黄的 满得很 发花茂盛嘛

  谌小丰所说的“花”,俗称“金花”,原本只在“茯砖”中生长。普通千两茶制作周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但要长出“金花”,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半年。金花是一种益生菌,谌小丰做了两年的实验,才掌握千两茶发花的工艺。如今,“金花千两”是这家“老字号”里的“新明星”。

  晋丰厚茶行第六代传承人 谌小丰:茶叶终究是一个健康之饮 对老百姓都有好处的 所以应该坚持下去

  老茶人用新技术,让老字号枯木逢春。而另一边,也有新茶人潜心在传统中,寻找启发。

  香木海芙蓉山茶业创始人 谭伟中:你看 这个茶笋四、五寸长了 可以收了 这个长得很好

  这些像豆芽菜一样的茶苗,从茶果中鲜嫩长出,就是谭伟中按古籍中的描述,培育出的茶笋。唐代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中有过记载:“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希望掌握安化黑茶史上几乎失传的传统工艺,谭伟中查阅了大量古籍。他自己估算,一本《茶经》,就至少读了600遍。虽说在茶厂里长大,但谭伟中最近五、六年才回到家乡转行做茶,在芙蓉山七十二峰之间,经营这个生态有机茶园。在“黑茶界” ,他只算是一名新兵。

  香木海芙蓉山茶业创始人 谭伟中:

  我从工艺上面 就借鉴这些老祖宗的制茶工艺 他们的智慧 怎样把这个茶的口感大众化。

  六个杯子喝茶,五杯是茶水,一杯是漱口的白水,这是谭伟中独创的喝茶法。原本做金矿、地产生意的谭伟中,在开设茶厂前,花了六年时间研究黑茶。他收购了一批茶厂的老茶样,每次对比品鉴五个样本,曾经一年内,尝过从1948年到1993年间的上万种茶样。

  香木海芙蓉山茶业创始人 谭伟中:发现天底下的好茶 原来都是一个味 找到了好茶的标准 原来它是一种自然的味道

  要找到自然的味道,谭伟中自己动手设计改造了32种专利茶叶加工设备。随后,唐宋时期的制茶古艺,在他的工厂里一一恢复。工艺虽然传统,但他的黑茶,造型相当“任性”。除了常见的砖型和长筒形,还有这些巧克力茶、方块茶、果子茶,一改黑茶粗枝大叶的传统印象。

  香木海芙蓉山茶业创始人 谭伟中: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原来看不起安化黑茶的人,能看得起,因为这个东西毕竟是个人类的健康之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