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访谈】刘宗林: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3-09-06 19:59:54 [稿源:] [编辑:]
主持人:我们每听到刘厅长为我们介绍的某一项成果增加的时候都感到由衷地喜悦。刚才,刘厅长是纵向地为我们介绍了我省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们的网友也想请刘厅长从横向为我们介绍一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下面请刘厅长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我省与我国发达省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哪些差距?
刘宗林:好的。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就和特征。发达国家虽然没有农业行业化这一名词概念,但他们现代农业建设走的就是这个路子,其发展理念和模式与我国农业产业化提法是一致的,只是发达国家一般称为“农工贸一体化”。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水平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了4:1以上(我国是1.7:1),食品工业产值占全部GDP的比重都在20%以上,远远高于电子、钢铁、汽车等产业,是制造业中排名第一的产业。如美国的玉米加工业,深加工比重在20%以上,产品3500多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建材制造等领域,其中玉米淀粉产量占世界淀粉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法国农产品加工业是该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年产值是化学工业的1.7倍、汽车工业的2倍,从业人数占工业从业人数的20%,仅葡萄酒加工业年增加值就在100亿美元以上。
二是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高,主导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科技成果、工业化理念广泛应用于农业,形成了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比如荷兰和丹麦,这两个国家的耕地只相当于我国耕地的2%,却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的花卉、牛奶、畜禽三个主导产业都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带,每个产业带都有高度现代化的信息收集、产品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体系,产品能够顺畅地销往世界各地,农产品出口额仅次于美国、法国。丹麦养猪业从品种培育、饲料生产到加工、销售,形成完整的高度现代化的产业链条,猪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三是专业合作化组织发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欧美国家的合作社模式十分普遍,这种合作社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组成,各种生产主体处于一个平等合作的平台,集体进行农产品加工或销售。在欧洲,农场的初级产品80%是提供给合作社加工销售的,其他商业组织一般只占20%。荷兰农业合作社占全国合作社总数的81%,占全国合作社就业人口的96%。芬兰2万多个奶牛户(占全国80%),组成47个乳制品合作社,加工量占全国77%,年营业额已达18亿美元之多。
四是规模化程度高,产业链条长。主要是指土地向经营者不断集中,随着农场数目减少,农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比如美国,农场总数在上世纪由70年代的231万个下降到90年代初的190万个,大农场虽然只占全国农场总数的18%,拥有的土地却占农业用地的54%,产量占农产品总量的83%。如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拥有8个种植玉米、大豆的大型农场,年生产饲料810万吨,与我省500家饲料企业年产饲料总量基本相当,企业年产值达1200多亿美元。
其次,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2001年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以来,推进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国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带农惠农效果日益凸显,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繁荣,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28万多个,直接吸纳农民就业5000多万人,带动农户约1.1亿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户均增收2400多元。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万家,年销售收入5.7万亿元,出口创汇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80%以上;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农业产业化辐射带动全国50%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70%以上的畜禽饲养量和水产养殖面积。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有山东、河南、吉林、四川、湖北、安徽、福建等。作为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山东省的农业产业化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油料、葡萄酒、肉类、水产加工、蔬菜及加工制成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2010年就已经突破1万亿元大关。河南省近年来培育了双汇、三全、思念、白象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国农产品加工制品市场份额中,每10个汤圆有6个来自“三全”,每10个饺子有5个出自“思念”,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每10包方便面有3包来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有90%出自河南,2012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3万亿元。吉林省发挥玉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玉米加工业,玉米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总产值和利润已分别占吉林省食品工业的40%和63%。长春大成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年产赖氨酸占世界市场销量的70%,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吉林仅次于汽车制造的第二大重要支柱产业。
地处西部的四川省,中部的湖北、安徽省,东部的福建省,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也很快,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080亿元、6570亿元、4970亿元,7120亿元。总的来看,经过十多年发展,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总抓手,成为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先导力量,成为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第三,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2012年在全国排名第七位,与外地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一是产业规模不大。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油料、棉麻、水果、畜禽、水产品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却还不大,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只有4800亿元,不到山东省的三分之一、河南省的二分之一,与四川的8080亿元、湖北省的6570亿元相比也差距较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与农产品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35%,而山东、浙江等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只从事简单初加工或粗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由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值低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3—5:1的比值差距更远。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全省5万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95%是规模以下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382家,而山东省达到1200家,河南省达到700多家,尤其是缺乏像蒙牛、双汇等在全国叫得响、实力雄厚、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四是名牌产品不多。一些企业在品牌建设的投入、宣传、培育等方面力度不是不大,在国内外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不多。比如,像双汇、思念、三全这样的农产品还非常缺乏,虽然有些农产品在省内的知晓度比较高,但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国内的知晓度还不是很高。同时,品牌结构趋同、品牌重叠现象严重,平均每个产品的商标至少有几十个上百个,造成品牌可识别性下降,影响了品牌做大做强。
五是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全省只有1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合作组织的形式联结农户,农企之间多为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农产品产销脱节、生产基地及种养品种与龙头企业联结不够紧密的问题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