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网出品 > 专题 > 正文

《书记去哪儿》岳阳楼篇 秧励岳阳楼前问“忧乐”

2014-05-29 09:29:54 [稿源:红网] [作者:卢晓辉 李智 王矾 杜洋 韩廷宾] [编辑:廖轩仪]

 

(温馨提示:如遇视频播放不畅,请在播放器右侧选择流畅模式。)
  
  往期《书记去哪儿》:新化篇 通道篇 赫山篇 城步篇 新宁篇 新田篇 石门篇  辰溪篇 嘉禾篇

   \

(郭亮社区郭亮小学旧址里,岳阳市岳阳楼区区委书记秧励[中]在了解郭亮文化广场的规划情况。)

\

(社区里的下水道“就比我小几岁”,67岁的郭亮社区居民左祖发[右]向秧励[左]“吐槽”,要求疏浚社区的下水道。秧励当场回应,区里正有相应的改造项目,“今年马上动起来”。)

\

(郭亮社区,秧励与老年艺术团合唱新编京剧《追梦》。)

     红网记者 曾小颖 岳阳报道
  
  “书记去哪儿呀?”5月11日清早,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区委书记秧励在街上大步流星走着,有人见了忍不住问道。
  
  这天是星期天,趁着周末,秧励走街串巷进社区,看看社区干部是否坚守岗位,检查公共服务是否到位,问问拆迁户和困难群众过得好不好。
  
  “干部在哪儿,老百姓住哪儿”,这些问题不会因为周末而“休假”。尽管昨晚还在为巡查城区内涝忙到半夜,秧励一大早又奔走在城区的街巷中。
  
  不远处就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而闻名的岳阳楼。作为一名“区里干部”,秧励自谦也是自勉,也许轮不到自己来“先天下之忧而忧”,但总得“先群众之忧而忧”,才不负岳阳楼下千古传唱的“忧乐”情怀。
  
  街拍暗访探文明
  
  在白杨坡路、青年路、站前路等城管重点路段,秧励一行三人不时举着手机四处拍照,东瞧瞧西摸摸,仿佛游客。但秧励不拍风景,而在关注路面、环卫工甚至垃圾桶。
  
  “不错嘛”,秧励走在当地有名的夜宵街白杨坡路上,感觉挺满意:路面干净整洁,并无夜宵摊留下的垃圾油渍。垃圾桶、站牌灯箱等公共设施也完好无损,秧励特意翻看了几个垃圾桶,垃圾分类正确。
  
  但秧励得到的也不全是好消息。在白杨坡路的城管工作站,秧励吃了个闭门羹——本该24小时值守的岗亭内空无一人,透过窗户玻璃也能看到里面地板有些破旧。
  
  城管工作站是当地设在路上的城管和公共服务窗口。岗亭由城管队员值守,也可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场所,并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咨询等服务。但显然,白杨坡路上这座服务站现在是无法服务的。
  
  正当秧励把电话打给城管局时,城管三眼桥中队的城管队员石翔匆匆跑来,他是即将接班的白班值班员。岗亭上挂的规范上写着八点交班,现在离交班时间还有一会儿。石翔没说昨天的晚班是谁,只说昨晚暴雨,可能岗亭无法坚守。小石确实是提早来了,周边的商户也围过来作证:街上的城管都很尽职。
  
  城管部门的领导陆续赶来,秧励没有过多批评,而是将所见所闻及各方解释逐一记录下来,同时嘱咐尽量维修岗亭损坏的地板。“发脾气没用”,关键在真抓落实。回去后他打算召集相关部门“认真议一下”城管岗亭的事。
  
  又走没几步,秧励与环卫工人王荣槐聊了起来。刚才已看出秧励是领导,老王趁机诉起了苦:自己扫了十多年马路,路面越来越干净,可环卫工的烦心事没减少。“标准更高了,一条街(每个班次)还是两个人……街坊们爱整洁了,可有人把自家门前扫干净了,垃圾就往外一推。”一手扶着老王的清洁车,秧励与老王聊了好一会儿,说城市的环境必须靠大家携手爱护才行。
  
  眼见自己“暴露”了,秧励也没多待,又沿着青年路赶去岳阳火车站前的站前街,这些都是文明示范的重点路段。秧励告诉记者,岳阳楼区将继续深入开展“干部走街访店铺、携手共建文明路”活动,再添60条文明示范样板路。
  
  岳阳楼前访“忧乐”
  
  走完站前街,秧励拐进了洞庭北路。这是岳阳最著名的一条街,岳阳楼就坐落于此。与岳阳楼一街之隔的郭亮社区是一个老旧的居民区,因纪念郭亮烈士而得名。
  
  秧励要去郭亮社区的服务中心,看看周末是否开门服务。周末的社区服务中心有些冷清,只有两名社区干部在值班,上午有两位居民来咨询失业证办理事项。
  
  其实热闹的在门外。社区服务中心的对面是已搬迁的郭亮小学,校舍闲置多年。区里打算在郭亮小学旧址上建设郭亮烈士陈列馆和郭亮广场,让郭亮社区再次“亮起来”,以红色文化为岳阳楼景区再添一景。
  
  这天早上,岳阳楼街道工委书记罗立兵和城建专家在郭亮小学里商量建设规划,还在社区里摆出了规划图和展板,趁着周末向社区居民好好宣传郭亮文化广场的建设规划。容积、造价、建设周期……秧励一项项仔细询问,成为这场社区规划展示的第一个“专业听众”。
  
  为建设“美好社区”,郭亮社区的发力不仅在郭亮广场。居民楼间的空地里,社区志愿者们正在铲除菜地,清运垃圾。去年起郭亮社区发起清理小区内菜地,将楼间绿地打造成小广场、小花园。正在清理菜地的社区志愿者何爱平带头拆掉了自家菜地,还陪社区人员上门做邻居的工作,只盼家门口“早点变花园”。
  
  请多为建设美好社区多提意见,秧励在劳动现场和居民们拉起家常,强调别光说客气话,欢迎大家来“吐槽”。
  
  今年67岁的左祖发是郭亮社区老居民,也是秧励的老朋友。他为郭亮广场和社区廉租房的规划连声称好,也领着秧励去看自己的忧虑——社区里的下水道“就比我小几岁”。郭亮社区内的下水道多是50年代建成,亟待疏通改造。秧励当场回应,区里正有相应的改造项目,“今年马上动起来”。
  
  岳阳楼前再走几步又到了岳阳楼街道办事处。这里每周末都会举办市民大课堂,今天是老党员李鄂鹏主讲家风论坛。听过家风论坛,秧励请宣讲团几位老党员留下来聊聊,想问问老同志们对于干部作风和党风政风有何建议,诚恳地请大家别“光说漂亮话”。
  
  秧励坦诚,老党员们也不客气。一名刘姓老党员说:“上次测评,72个单位要我们打勾。很多单位我都没接触过,要我怎么评呢?”面对批评,秧励先是道谢,又承诺这种征求意见将向服务对象去征求,以后“不搞泛泛而‘评’”。
  
  从街道办的小院望出去,可以看到街对面的岳阳楼。不远处的岳阳楼前广场上,孩子们正背诵“先天下之忧而忧”,为自己的母亲赢取景区门票。孩子们都背得出,大人们就更该做得到。秧励说,自己只有多走得下去(基层)听得进去(负面意见),才能与群众同忧同乐,将“忧乐”情怀真正贯彻到工作中。
  
  广厦陋室说安居
  
  在离开岳阳楼街道办事处时已是正午。秧励谢绝了留在街道办吃饭的邀请,他说要去赴一个“私人饭局”。拎着一大袋象征“平平安安”的苹果,秧励来到九华山保障性住房小区,到老朋友张鹏家中恭贺乔迁。
  
  张鹏是秧励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张鹏是原岳阳麻纺厂改制买断职工,肢体残疾2级,夫妻俩靠做零工维持生计,家里还有个上高中的儿子。直到今年初,张鹏一家还蜗居在29平米的旧宿舍里。
  
  五一前,符合条件的张鹏一家搬进了去年竣工的九华山保障性住房小区,住上了小三室一厅。虽然没有奢华的装修,但简单整洁的家具和宽敞明亮的房间让这家人感觉“就像活在电视里”。张鹏和妻子袁菲好几次打电话邀请秧励来新家吃个饭,还说秧励不来吃第一餐安居饭,新家就不请亲友上门。
  
  陪着张鹏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过安居饭,秧励出门后的脸色并不见喜悦。尽管张鹏一家住进了新房,秧励说,岳阳楼区还有很多群众仍在“蜗居”。
  
  就在吃饭前,九华山小区旁的麻纺厂老宿舍区,71岁的老居民张善举带着秧励去看了一排棚户区,这些厨卫、自来水都没有的窝棚是50年代建成的。张善举说,“我小时候这里是猪舍。”
  
  接下来秧励要去梅溪乡的芭蕉湖和胥家桥居民安置房项目点,这两处都是为了安置重点项目建设中迁移村民的保障性住房小区。
  
  在芭蕉湖安置小区,秧励简单听过汇报就抓着图纸去了工地。其实这时工地上还只有黄土一片,没什么可看的。
  
  “就是为了给你们再加点压力”,秧励对项目部负责人说。其实作为一个用地过百亩,规划近1500户的大型住宅项目,芭蕉湖安置小区立项仅7个月就完成了设计、腾地等开工前准备,这已是相当不易。
  
  质量和安全不能省,但公文往来得再快些。有些拆迁群众等房子已经等了一年了,秧励说知道干部很辛苦,群众的期待与干部的自我感觉并不一样。
  
  而胥家桥村民安置小区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即将竣工验收。如何把好最后一道关,秧励比谁都看得仔细。这个安置小区6月就能分房,预计8月就能入住。今天恰逢周末,有不少迫不及待的住户带着家人提前来看看未来的新家。
  
  为了能让安置村民满意,胥家桥安置小区项目从选址,到户型都由村民投票决定。村民曹月娥告诉秧励从房子打地基起,村民们只要有时间就来看,有问题可以当面反映,等于“咱们自己监理,比谁来都放心”。
  
  对着同来的梅溪乡党委书记严石龙,秧励高兴地说,“把房子建好,让群众真满意,就是最大的群众路线。”
  
  小区中心还有一处幼儿园,这也是征求了村民意见后规划的。秧励来时,村民何立芳正带着两岁多的女儿悦悦看未来的幼儿园。悦悦看到有陌生人(秧励)来参观,已把这当成了自家,磕磕巴巴地声明这是“我家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