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去哪儿》慈利篇 “农家书记”邱初开的约定
(温馨提示:如遇视频播放不畅,请在播放器右侧选择流畅模式。)
往期《书记去哪儿》:新化篇 通道篇 赫山篇 城步篇 新宁篇 新田篇 石门篇 辰溪篇 嘉禾篇 岳阳楼篇 借母溪篇 溆浦篇 光明村篇 桂东篇 安乡篇
(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左]在江垭镇农贸市场与商户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邱初开[左二]在江垭镇农贸市场居委会与移民代表促膝而谈。)
(在江垭林场,邱初开看望林场退休职工陈华良。)
(邱初开[中]深入林场,详细了解林场杜仲产业发展现状。)
红网记者 刘玉先 慈利报道
尽管自己打电话给县委书记已过两个多月了,但6月25日县委书记带着移民、林业、民政等单位一把手来居委会与移民面对面交流的举动,还是超出了胡美林的想象。
胡美林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农贸市场居委会妇女主任,两个月前,她拨通了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的电话,电话里她表示要去县城看望书记,顺便向其反映几个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当时书记满口答应会来看我,但我觉得他是‘敷衍’。”
因为在胡美林看来,修建水电站后的20年里,自己所在的江垭镇以“官员们怕来”而闻名。这个拥有2万多移民的大镇就像“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和纠纷,何况书记赴任慈利也就半年时间。
但实际情况是,就在这半年时间里,邱初开已走访了百余个村庄,并在农家住了三个晚上。用邱初开的话说,“你要是没下基层,没有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你都不好意思说在践行群众路线。”
农贸市场话矛盾:修建公墓 解移民后顾之忧
出县城一路向西,在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后,邱初开来到了慈利第二大建制镇——江垭。别看就一小小的集镇,却是一个寸土寸金之地。
在这一点上任昌贵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任昌贵仍记得当年父亲过世时,因为自家属于江垭水库的移民,搬迁出来的他们没有半分田土,为了找地方将父亲埋葬,任昌贵可谓费尽周折。
“我先是在乡镇周边村落找了几块地皮,但开价都是好几万,好话说尽,却都因为价格过高没有谈成,最终我还是依托亲戚才在较远的一个村落为父亲找到了安葬之地。”回忆起往事,任昌贵唏嘘不已,要知道从他父亲过世到入土为安,整整花了九天时间。
一时间,“死不得”、“死不起”成了江垭移民心中的痛,也成了搬迁移民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邱初开也特意将走访首站选择在农贸市场居委会。
“建议在附近某个村落整体划一片地给我们移民,以解决‘死无葬身之地’的困难。”“建议在江垭镇选取几个人口较集中的村落修建农村公益性墓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在农贸市场居委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
“这么些年来,移民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牺牲,晚年却还要为安葬之地而担忧,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并着手解决。”七嘴八舌的议论过后,邱初开说,解决移民墓地的问题,要从长远考虑,且公墓的建设要结合江垭的小城镇规划来实施,把公墓山、殡仪馆等公共设施项目都要规划进去,而资金来源以乡镇为主,用市场运作方法,民政等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除开墓地,移民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农贸市场外的沟渠了。尽管只是一段300余米的沟渠,却关乎着农贸市场的安全。因为沟渠地势高于农贸市场,且年久失修,每到汛期,洪水便会漫过沟渠向移民家中袭来,威胁移民的生产生活。
对此,邱初开现场拍板,要求移民局立马与水务局衔接,做好规划设计,具体施工单位则由居委会自行决定。
有意思的是,就在邱初开与县移民局局长谷臣毅的交谈中,邱初开得知,在慈利某村庄竟然还有几个小组至今未通水通电。当场,邱初开便将村庄名称记在本子上,显然这个至今过着“原始生活”的村落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比起通水,通电是该村急需解决的问题。”邱初开坦言,自己工作还未做到位,毕竟来慈利县也有半年时间,但这样的情况竟还不知晓。
江垭林场谈出路:守住金字招牌 加大引资力度
离开农贸市场居委会,在农家简单用餐后,邱初开前往江垭林场赴约。
作为江垭镇的又一张名片,江垭林场有着辉煌的过往,林场曾是国家橡胶资源储备基地,是全国的“杜仲之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林场也成为众人挤破脑袋想进去的单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县里为数不多的豪车中,一台便是出自林场。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外地杜仲产业的发展,林场每况愈下,已到了举步维艰的时候。”江垭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张林球介绍,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从2006年到现在,林场离退休员工的养老金没有涨过一分钱,目前人平退休金不足1000元,相比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少了近700元。
这也就出现了,6月9日邱初开收到林场十余位退休职工的信件,请求县委、县政府按政策规定提高退休职工待遇。今年85岁的向绪杰便是其中一员,患哮喘、肺气肿多年,自嘲就快要入土了的他得知县委书记来林场办公,还特意来看望自己时,拉着书记的手不愿松开,不停地向书记介绍林场的前世今生,称赞书记是慈利人民的“好伢”(好干部)。
有趣的是,了解到新来的县委书记不是本地人时,老人连忙询问书记,是否听得懂慈利土话。邱初开告诉老人,自己听得懂慈利话。“哮喘病靠养,您老就安心在家养病,过阵子有时间、有机会了我再来林场看您老人家。”
看望完向绪杰老人,邱初开又来到了陈华良老人家。瘫痪在床已6年多的陈华良,多亏了老伴无微不至的照顾,看上去仍很是清爽、干干净净。看到书记的到来,不能说话的陈华良老人不停抽泣。
守在一旁的老伴谭敦圃知道他的心思,“我们俩老每月退休金加起来也只有2000多元,而且这些钱基本上都花在了为他买药上,买了药就没钱吃饭。”谭敦圃说,这两年日子更是举步维艰,儿子投资了十多万开办的汽修厂因为不景气,也已经关门歇业了。
带着林场退休职工给自己的信件,带着在退休职工家的所见所闻,邱初开就下一步林场的出路与林场负责人及职工代表进行了交流,他建议将林场社保体系整体转移为企业社保,这样一来每月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也将有所提升。同时林场要在守住“杜仲之乡”这一金字招牌的前提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加大科研投入,借力江垭温泉,拓展产业链。
好消息的是,哈尔滨军辉集团已经就杜仲产业开发与林场达成了初步协议。县林业局局长许宝庆介绍,月底他们便将前往哈尔滨与军辉集团进行具体协商。对于林场的未来将在保护好国有生态林场的前提下,打造好12000—15000亩的杜仲产业园,同时培育发展好12000亩的用材林。
岩板田村聊发展:因地制宜 走特色发展之路
岩板田村民杜修平家是邱初开晚上入住的地方,这也是邱初开半年间第三次入住农户家中。离开林场,邱初开前往了杜修平家,因为他先要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洗漱用品放到杜修平家去。
位于江垭镇西部的岩板田村,属典型传统农业村,距武陵源仅18公里,是张家界大峡谷旅游经济区核心控制村及规划控制村。境内有龙王洞、南北大侠杜心五(孙中山保镖)故居等旅游资源。
“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岩板田村,但前面两次都只到了村支书杜进元家,没有与老百姓坐下来进行交流。这次再次来到我们村子是因为之前与村支书有过约定,同时也是践行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邱初开说道。
与主人杜修平寒暄过后,在岩板田村级活动中心前坪,邱初开邀来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就岩板田村今后的发展、杜心五武术文化园的规划建设等问题,聊开了。
杜进元介绍,近年来,岩板田村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特种林木、水果业已成为村民的主要致富途径,村里20%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汽车。接下来,村子将围绕“旅游兴村”的目标,把握住张家界大峡谷旅游经济区的发展机遇,盘活龙王洞旅游景点,同时努力促成杜心五文化武术园项目落户。
80岁的杜修云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岩板田人,谈及杜心五故居,老人笑称自己经常免费当起了讲解员。每逢游客前往张家界大峡谷时,都会停下车来询问杜心五故居在哪里?杜心五后代咋样?……“我也是就要‘归西’的人了,我没别的期望,就是希望在入土前能看到杜心五文化武术园的建成。”杜修云打趣道。
“在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下,要积极谋划致富方案,充分发挥大户的主导作用,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听完村民的想法,邱初开表示,村里面还要继续借着张家界大峡谷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好旅游经济区核心控制村的作用,实现第三产业致富。
开完座谈会,已是晚上十一点了。在“下榻”的杜修平家简单的洗漱之后,邱初开与主人拉起了家常,家中几口人、儿女现在都在哪里就业、生活来源主要靠什么、还有啥需要政府帮忙解决的……
- 《书记去哪儿》双牌篇 苏小康进山寻“路”(2014-08-28)
- 《书记去哪儿》衡阳石鼓篇 陈竞的“里子工程”(2014-08-21)
- 《书记去哪儿》桃源篇 龚德汉为堤垸开“药方”(2014-08-14)
- 《书记去哪儿》桃江篇 谭建华灾后“搭把手”(2014-08-07)
- 《书记去哪儿》常宁篇 何录春下乡“搜问题”(2014-07-31)